中新網北京5月27日電(記者 馬海燕)北京師范大學中國基礎教育質量監測協同創新中心今日在京發布“區縣學生發展綜合評價與改進3C模型”。通過該模型,區縣教育系統可以科學對區縣學生發展狀況進行綜合評價,多層面對影響學生發展的因素進行綜合診斷。
這套“3C模式”在杭州市上城區、北京市密云縣和大興區等地試行后均取得顯著效果,實現了體驗、問診、治療的三位一體,改變了以往以學習成績為評價內容、以知識掌握為診斷角度、以強化學習為改進方式的傳統基礎教育提升方式。
杭州市上城區2011年至2013年運用該模型有針對性地對評價管理進行改進后,學業成績處于群體后三分之一的學生焦慮感下降7.3%,校園攻擊行為降低8.5%,感知到的教師信任上升9.1%,學習成績最高升幅達10%,幸福感上升10.2%。
杭州市上城區教育局局長蔣莉表示,最初看到通過評價模型展示的教師有職業倦怠感,學生法律意識淡漠、愛國情感不強等問題,大家覺得在上城區這樣一個教育還不錯的區出現這些問題不可理解,但由此認識到致力于學生的全面發展還有很多問題,經過幾年努力,師生關系、同伴關系、學生情緒情感等方面都有了很大改進。
模型以國家科技部基礎工作重點專項“中國兒童青少年心理發育特征調查”建立的全國代表性數據庫為依托,以其中來自全國31個省(區、市)100個區、縣600多所學校7萬多中小學生評測為基礎。模型實施時由北師大采用電子化平臺收集數據,同時對區域、學校、教師、班級給予不同層級的數據報告,保障數據用于改進而非比較。
北京師范大學中國基礎教育質量監測協同創新中心首席專家邊玉芳表示,模型對影響學生發展的個體因素、家庭教育、教師教育教學、校園環境和文化以及區域政策與管理等多層面的關鍵因素進行深入收集和綜合診斷,從全面發展的角度對學生現狀進行綜合評價。學生發展不僅僅是學業發展,還包括品德發展、身心健康、認知水平、興趣愛好等多個方面,強調評價不是為了檢查評比而是為了改進,評價重視起點與過程而非結果。希望“3C模式”為提升基礎教育質量提供綜合視角,為推進教育綜合改革提供先行示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