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石家莊9月10日電 題:追憶抗日教師趙淮
作者 劉明怡
“萬世師表”是中國古代對孔子的贊頌。這一“桂冠”在1949年的《人民日報》教師節報道中,也被贈予河北省石家莊市行唐縣的一位農村小學教師趙淮,紀念他的無私奉獻和無比英勇的抗日壯舉。在新中國第30個教師節到來前夕,記者來到梨沿莊村,追憶抗日烈士趙淮。
中國書報刊收藏委員會副主任、石家莊紅色歷史學者王律日前披露了一張珍藏多年的1949年6月6日《人民日報》,這一天是當時的“教師節”。在第二版的醒目位置,刊登了署名劉松濤的文章《萬世師表》,副標題是:“向抗日戰爭及人民解放戰爭中英勇犧牲的教師們致敬”。文中介紹了四位在全國堪稱楷模的教師事跡,其中第一位就是行唐縣的趙淮。
趙淮,行唐三區梨沿莊人,抗戰開始就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在村支部負責宣教工作。當日軍入侵的時候,村上修了炮樓,他經常到炮樓下喊話,散傳單,寫標語。后來他把小學民校恢復起來,自己當教師,堅持工作,被選為全區模范。
1944年冬天,趙淮不幸被俘,和附近村上80多個老鄉,被囚禁在南城寨的敵據點里,一個個被繩索綁著,不能坐也不能躺,不讓吃喝,有許多人被凍死、餓死。但趙淮仍告訴群眾不要暴露抗日秘密。后來敵人讓群眾每人用一百斤小米自贖;對趙淮不但不放,反綁在柱上,用豬毛繩蘸了涼水來抽打,用鐵絲捆起他的手腳,拋在喂牲口的棚子里,任騾馬踐踏,趙淮老師就這樣壯烈犧牲了。直到南城寨據點被打下時,人們才在馬糞中掘出了他的尸體。
王律曾查閱《行唐縣志》,發現書中對抗戰中該縣教師有這樣的記載:“革命根據地和游擊區,由抗日民主政府動員農村中思想進步和有一定文化水平的知識分子,經過短期培訓,到小學任教師。他們邊教學邊做抗日工作,尤其在日軍不斷掃蕩的殘酷環境中,仍有300余名教師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
據趙淮的學生趙晨妮的兒子趙雪兵介紹,年近八十的母親時常回憶趙老師為他們講課時的場景,“戰爭時期條件艱苦,趙老師用石子在瓦罐底部寫字教書,日本人來了就埋進土里,走了再挖出來繼續講課。”
“母親說,趙老師還經常教育學生們愛國抗日,不當亡國奴,一定要把日本鬼子趕出去。”趙雪兵說。
在這個西靠太行山的小村莊里,還保留著70多年前抗日英雄教師趙淮執教過的小學。現在有一名在此任教了15年的教師趙煥運,教著14個孩子。當他得知趙淮的事跡后十分感慨,“農村教學條件不好,教師資源很緊張,為了不讓孩子們沒書讀,我一定堅持下去,向趙淮前輩學習,繼續教育事業。”
石家莊市教育局史志辦主任王素軍表示,像趙淮一樣的抗日時期的老前輩,是教育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他們不僅教書育人還為革命工作拋頭顱、灑熱血,這種孜孜不倦、甘心奉獻的精神是當代教師的楷模。(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