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搖身一變成為印導彈防御力量的“倍增器”
反導版本的“大地”
值得一提的是,印度是繼美國、俄羅斯和以色列之后第4個具有反導能力的國家。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印度一直面臨來自巴基斯坦彈道導彈的威脅。隨著地區局勢日益緊張,印度在1995年從俄羅斯購買了S-300防空系統用于保護新德里和其他城市。1999年印巴爆發卡吉爾邊境沖突后,印度欲購買以色列、美國共同研制的“箭”2反導系統。2001年10月,印度國防部派出一個四人專家組抵達特拉維夫,向以色列方面提交了方案,準備購買美以聯合研制的“箭”2反導系統。由于該系統由美國和以色列共同開發,美國波音公司占到“箭”2導彈大約35%份額,只授權以色列國防軍使用,而美國在1998年印度核試驗之后對其進行了嚴厲制裁,因此,此舉遭到了美國的強烈反對。不過,印度利用“9?11”事件后美印關系緩和之機,最終引進了兩套“箭”式反導系統中的EL/M-2080“綠松”警戒與火控雷達。此后,在以色列、法國以及美國的幫助下,印度開始依靠本國的技術力量獨立研制自己的彈道導彈防御系統。
從以色列引進的“綠松石”雷達
本世紀初,以色列、法國以及美國的幫助下,印度開始在“大地”戰術彈道導彈和“綠松石”陸基預警雷達的基礎上研制自己的彈道導彈防御系統。印度軍事專家認為,如果印度將“大地”-2型地地導彈技術引入正在研發的新型導彈防御系統,則可為印度導彈防御系統起到“倍增器”的作用,使其導彈防御能力取得突破性進展。印度是這么想的,也是這么做的。印度在“大地”-2導彈基礎上發展了一種末段防御系統,采用“碰撞-殺傷”的動能攔截方式。2006年11月印度試射了由“大地”-2地地彈道導彈改進的反導導彈,在大氣層高空(40千米的高空)成功擊落一枚來襲導彈,這是印度自主研制的導彈防御系統的攔截試驗首次成功。這種由“大地”-2導彈改進的反導導彈是一種兩級導彈,全長11米,第一級與液體燃料型“大地”導彈類似,第二級則采用了全新的部件,包括固體推進劑;該彈的飛行中段采用慣性制導方式,末段采用主動尋的制導方式(即雷達尋的制導方式)。
印度自力更生發展“全頻譜”的導彈核武器
眾所周知,印度并不是一個國際公認的合法擁有核武器國家。但自從1974年5月18日進行首次“和平核爆炸”后,又于1998年5月連續進行了5次核試驗,印度成為事實上擁有核武器的國家。長期以來,印度一直將巴基斯坦作為主要戰略對手,積極發展自己的戰略核力量,夢想“稱霸南亞”,并制衡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