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烈火-3”中程彈道導彈
1983年,印度前總理英迪拉?甘地制定了“導彈發展綜合計劃”(IGMDP),負責這一計劃的是著名的印度“防務研究和開發組織”(DRDO)。其目的是使印度到2002年實現導彈生產的自給自足,在關鍵領域使印度具備生產本國導彈的能力。該計劃主要研制執行多種任務的不同類型導彈,要求提供全面綜合的性能,并注意邊緣性、交錯性。該計劃還要促使試驗室和研究院所研制高技術武器,因為這些都是印度不可能從別國得到的。“導彈發展綜合計劃”由5個核心導彈系統組成,包括“大地”近程彈道導彈、“烈火”中程彈道導彈、“藍天”地空導彈及“三叉戟”地空導彈和“毒蛇”反坦克制導導彈。根據最初設定的目標,導彈計劃應當在1995年完成。迄今為止,該計劃已經超期十余載,項目開支遠遠超出最初預計,但從目前的狀況看來,距離完成還遙遙無期。歷經20多年的不斷發展,印度成功研制了“大地”和“烈火”兩個系列的彈道導彈。
經過數十年的發展,印度自主研發的某些導彈型號已具備了作戰使用能力,其技術水平也明顯高于多數發展中國家。“烈火”中遠程導彈和“大地”近程導彈都可以攜帶核彈頭,尤其在多次成功進行核試驗后,印度更將中遠程彈道導彈作為核彈頭的首要投送工具。同時,印度也將彈道導彈作為重要的常規打擊力量。“大地”近程導彈可加強陸軍的火力攻擊,協同陸軍和空軍進行縱深打擊,完成戰場火力支援任務。“烈火”中遠程導彈也通過提高命中精度、換裝多種常規彈頭發展常規打擊能力。近些年來,印度積極構建陸、海、空基“三位一體”戰略核打擊力量。在空射核武器方面,印度雖然有“美洲豹”、米格-27、米格-29、蘇-30、“幻影”2000等戰斗機具備核武器的投射能力,但從戰略威懾的需要來講,需要載機不間斷的實施空中巡邏飛行,顯然印度根本不具備這樣的能力。在?;送亓α糠矫?,印度還沒有擁有戰略導彈核潛艇,進行核反擊的能力極弱。
“綜合導彈發展計劃”:表面風光無限,背后爭議不斷
就目前來看,印度的“綜合導彈發展計劃”尚存在很大隱憂。據了解,這種由5大核心導彈系統組成的發展計劃其中許多項目始終未能完成,迄今已超期多年。除了“大地”和“烈火”導彈進展相對順利外,其他型號的研發工作困難重重,項目開支也遠遠超出最初的預算。有分析指出,導致印度導彈計劃進展不順的因素可歸結為兩方面:一是批量生產難過技術關。印度的導彈國產化率較低,包括先進發動機和慣性制導系統等重要部件長期依賴引進。就像該國推出的其他軍品一樣,新導彈使用進口零部件組裝能試驗成功,等換上了印度自制的元件就開始頻頻出事,已列裝的型號也是如此。這也充分表明,印度國防工業體系的運轉相當不穩定。二是實戰可靠性差。這實際上是第一個問題的延續。印度每年都要進行多次導彈試驗,經常以失敗告終,這說明印度導彈的可靠性值得懷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