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社莫斯科6月3日電 (記者田冰)莫斯科時間3日14時,隨著“火星-500”實驗艙最后一道艙門關閉,人類歷史上首次模擬火星載人航天飛行試驗就此拉開帷幕。來自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的志愿者王躍將與俄、意、法三國的其他5名志愿者一起,體驗為期520個晝夜的“火星之旅”。王躍目前身心狀態良好,在乘組中擔任隨船醫生和載荷專家角色。
在當天舉行的進艙儀式上,王躍身穿鑲有“火星-500”標志和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徽標的藍色艙內工作服與大家見面。他告訴記者,目前身心狀態良好,將與外國同行和睦相處,不斷挑戰困難,超越自我,為人類深空探索做出自己的貢獻。
為了執行此次火星試驗,6名志愿者在俄羅斯生物醫學問題研究所接受了為期3個多月的培訓,包括醫學、生物學、工程學、心理學、語言學等多項理論課程和實踐操作訓練。
王躍表示,他已熟練掌握了各國106個試驗項目的內容,并做好了應對各種困難挑戰的準備。下一步,他將與5名外國同行一起,圍繞長期密閉環境對人類健康狀態和工作能力的影響、環境控制與生命保障系統各項參數、乘組飛行期間飛行程序的安排及天地協同、飛行信息系統的完善展開一系列驗證和科學研究。期間,他們將花250天時間“飛往火星”,30天“駐留火星”,240天“返回地球”。如果試驗順利,他們將于2011年11月出艙。
據悉,“火星-500”項目是俄羅斯組織、多國參與的國際大型試驗。中國于2009年10月在中俄載人航天領域合作聯委會第五次會議上,提出了參與520天試驗的合作意向,并得到俄方積極回應,隨后展開了中國參試項目的論證設計、志愿者選拔等工作,確定了中醫辨證研究等三大參試項目。
中方參試工作負責人白延強說:“這一試驗可對人在隔離環境下的工作能力、生保系統等多方面進行驗證,為將來長期飛行任務提供充分的技術準備,這種技術儲備是每個國家未來進行深空探索所不可逾越的技術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