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不久前熱映的科幻影片《星際穿越》中有這樣一幕:未來某年,地球生態環境遭遇嚴重破壞。頻繁爆發的沙塵暴等惡劣天氣引發糧食危機,小麥、水稻等主糧作物在漫天黃沙中瀕臨絕種,人類只能食用玉米維持日常所需。科學家們被迫穿越浩瀚宇宙,尋找適宜人類生存的星球。
這一想象出來的故事情節,暗含著人們對于糧食安全的憂慮與考量。糧食安全,關乎經濟的健康發展,關乎社會的和諧穩定。對于我國而言,解決好十三億人口的吃飯問題,是國際國內復雜局勢下掌控經濟社會發展以及國家安全大局的基礎。不久前閉幕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再次強調,要堅持把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作為首要任務,確保谷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
在這些背景下,極為平常、俗稱土豆的馬鈴薯一下子火起來了。農業部年初發布消息稱,今后要通過推進馬鈴薯主糧化,因地制宜擴大種植面積,在不擠占三大主糧的前提下,由目前的8000多萬畝擴大到1.5億畝,把馬鈴薯畝產量提高到2噸以上,讓馬鈴薯逐漸成為我國第四大主糧作物,為我國糧食安全提供更多保障。
為何要實施這一舉措?擴種馬鈴薯成為我國主糧作物,對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意義何在?且聽我們一一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