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要變副食為主糧,馬鈴薯還真是“像模像樣”。相比較水稻、小麥、玉米,馬鈴薯的營養成分一點也不低。馬鈴薯中含有豐富的鈣、磷、鐵等,被譽為食品領域的“第二面包”。同時,如果把馬鈴薯加工成全粉,則比面粉、大米要耐儲存。
種植規模方面,多年來我國馬鈴薯種植面積一直穩定在8000萬畝以上,主要分布在我國西南、西北地區。農業部副部長余欣榮表示,未來10年,將通過推進馬鈴薯主食開發,因地制宜擴大種植面積,由目前的8000多萬畝擴大到1.5億畝,把馬鈴薯畝產量提高到2噸以上。
馬鈴薯要想成為國人的主食之一,難點在于深加工能力。長期從事傳統食品加工與裝備研究的中國農業科學院研究員張泓告訴記者:“馬鈴薯中不含面筋蛋白,因此在制作饅頭、面條等主糧化產品時,存在成型難、硬度大和不耐煮等問題。”為此,農業部將專門啟動馬鈴薯主食開發戰略,對解決相關問題做出了規劃。
值得一提的是,在部隊中常見的壓縮餅干,其主要成分就是馬鈴薯。“未來經過全新技術改良,相信壓縮餅干的口感將會大大改觀。”戴小楓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