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要維持這種平衡卻殊為不易。記者從農業部了解到,到2020年我國糧食需求增量將達到1000億斤以上,但受耕地資源的約束和種植效益的影響,小麥、水稻等口糧品種繼續增產的空間變小。在這種情況下提出馬鈴薯主糧化開發,對于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意義十分重大。
推進馬鈴薯主糧化開發,還在于過去那種資源消耗式的糧食增長方式已處于不可持續狀態,目前迫切需要在轉變農業發展方式上尋求突破,需要在優化農業結構上另辟蹊徑,需要在提高糧食生產能力上發掘潛力,需要在增加農民收入上提高成效。
潘文博認為:“在這一背景下推進馬鈴薯主糧化,不是‘雪中送炭’,而是‘錦上添花’。”
潘文博介紹,馬鈴薯耐寒、耐旱,適應性強,種植起來更為容易,屬于“省水、省肥、省藥、省勁兒”的“四省”作物。在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區,馬鈴薯不僅能正常生長,還能減少水分流失。此外,推進馬鈴薯主糧化還可優化糧食結構布局。在開發利用南方冬閑田領域,擴種馬鈴薯潛力巨大。
啥時候能成為新主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