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5月初舉辦的美國海軍年度裝備展上,眾多新概念武器被首度披露,讓外界得以一窺美軍未來30年的裝備發展思路。在令人眼花繚亂的展品中,波音公司的第六代艦載機F/A-XX方案最為獨特,其同步推出有人駕駛和無人駕駛兩個版本的構思,讓人們對無人作戰系統在未來戰場上的地位產生了新的認知。
人工智能搶飛行員飯碗
據美國《軍事科技》網站5月15日報道,在波音公司貼出的海報上,兩架線條流暢的F/A-XX戰機比翼齊飛。二者的外觀幾乎一致,惟一的不同在于,其中一架戰機周身上下不見飛行員座艙,取而代之的是一套人工智能控制設備。而在傳統觀念中,無人駕駛飛機與有人戰機相比,無論外形還是性能都存在顯著差別,因此,F/A-XX的設計不可謂不大膽。
美軍未來主力戰機敢于采用“一機兩型”的設計,固然有方便后勤的考慮,但也反映出軍方對無人作戰系統的信心——今后的無人機無需經過特別設計,即可完成與有人機相同的使命。在此過程中,越來越多的飛行員將不可避免地遭遇“失業危機”。
統計數字最能佐證上述觀點。在今年前4個月,已有440名無人機操作員在美國空軍學校畢業,同期畢業的有人戰機飛行員只有414名。在可預期的未來,兩者的差距還將進一步拉大。美軍年初公布的“2020至2047年無人飛行系統戰斗計劃”報告則預測,到2020年,無人機采購經費將大增至550億美元,增幅將在本世紀40年代達到最高峰。
無人機依賴癥席卷美軍
在五角大樓看來,無論是執行情報收集還是攻擊任務,無人戰機的“零傷亡”與“高成功率”特性,都讓人偏愛有加。另外,公眾壓力也是促使美國加大無人機參戰力度的重要因素,蓋洛普調查公司提供的民調顯示,不足25%的民眾支持奧巴馬政府當前在阿富汗-巴基斯坦戰區的軍事行動,為加快戰事進展,美軍對無人機的依賴只會繼續增加。
5月出版的俄羅斯《空軍時代》雜志載文稱,2006年,駐阿美軍只能同時出動12架無人機,現已提高到50多架。美國防長蓋茨曾暗示,美國下一代重型轟炸機很可能是無人駕駛的,參聯會主席馬倫說得更干脆——F-35很可能是美軍最后一種有人駕駛戰斗機。事實上,美軍對無人機的期望遠不止于此,根據設想,未來的無人機還將負責全球快速打擊、奪取制空權、空中加油乃至外太空作戰,逐步剝奪有人駕駛飛機的“參戰權”。
許多其他國家也為無人戰斗系統的潛力所傾倒,正積極跟進。眼下,韓國空軍訓練司令部正積極運作,希望將一些不適合上天但頭腦靈活的學員送到美國空軍內利斯軍械學院學習深造,那里有世界上最好的無人機駕駛操作員訓練課程。
“陣前造反”是最大隱患
在洶涌的“無人戰爭”聲浪中,一些冷靜的軍事專家發出警告:由于無人機之類的武器都是由程序控制,而武器設計師往往急于求成,常將不成熟的技術成果匆匆推入戰場,這會導致人工智能不受控制地加速發展。鑒于人工智能可能因此發生變異,無人作戰系統應有道德規范,否則人類將為此付出代價。
2008年,美軍曾將3臺攜帶武器的“劍”式戰斗機器人部署到伊拉克,但這些“機器戰士”做了可怕的事情:將槍口對準它們的人類指揮官,導致其部署前線僅11小時后便被召回。由此可見,將無人作戰系統投入實戰,必須以操作方無傷亡為絕對前提,如果這一問題不解決,此類武器的發展仍將受到極大鉗制。(中青在線-青年參考 方言)(中青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