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上午,我國首艘航母遼寧艦順利完成預定試驗任務后,返回青島某軍港。本航次是遼寧艦首航以來持續時間最長、航程最遠的一次出海試驗。18日,央視首次播出國產殲-15艦載戰斗機掛彈在遼寧艦上起降視頻。畫面中,多架殲-15分別掛載霹靂-8空空導彈、鷹擊-83空射反艦導彈,成功完成最大重量起降試驗,標志著試驗試飛任務取得重要階段性成果。
已具短時高頻出動能力復雜氣象條件下亦可起降
此次海試,遼寧艦先后完成了多型、多架艦載機不同類別的試驗試飛。殲-15艦載機也首次實現了復雜氣象條件下不同起飛重量、多武器構型的艦上起降試驗,實現了應急作戰組織保障模式下多型、多架艦載機短時高頻出動,母艦系統設備工作正常,艦載機技術狀態穩定,艦機適配性進一步得到有效驗證。此次試驗試飛取得的一系列成果,為遼寧艦試驗訓練向更深程度、更廣范圍推進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多架艦載機短時高頻出動能力的具備,預示著遼寧艦在多架次甲板運作上已積累一定經驗,這為以后大批量艦載機起飛打下基礎。電影中美軍航母上密集起飛的群機模式,未來在遼寧艦上也會看到。
軍事專家尹卓表示,與前幾次出海訓練不同的是,殲-15首次實現了復雜氣象條件下起降。通常來說,飛行員一般要具備在四種氣象條件下起降的本領。分別是:晝間簡單氣象、晝間復雜氣象(如下雨、云很低或者很高、側風很大等)、夜間簡單氣象(如晴天迎著月光和星光起降)以及復雜氣象條件下起降(如風雨交加,或者浪高浪急導致艦體升沉比較大的情況下起降)。尹卓表示,經歷過上述條件下的起降,飛行員才能被稱為合格的艦載機飛行員,艦載機的戰斗力才能得到充分發揮。
可攜三類攻擊武器 機動性能超過美制“超級大黃蜂”
此前遼寧艦艦長張錚曾表示,遼寧艦上已經部署了36架艦載機,目前仍在進行試驗。這36架艦載機中,有多少架是殲-15,引人猜測。最近也有一些報道稱,與最早出現在公眾眼前的黃色涂裝殲-15不同,一些公開報道中出現了海軍灰色涂裝的殲-15。尹卓表示,黃色涂裝表示該機為試驗型號,海軍涂裝機型的出現表示該機型已經定型,可以量產裝備部隊,未來僅會換裝更先進的雷達、發動機和電子通信系統。
分析指出,央視報道中所展示的殲-15,至少攜帶了3種類型的攻擊武器。對地攻擊模式下,保守估計殲-15可掛載4枚500公斤炸彈。此外,殲-15外側翼尖上的霹靂-8型格斗彈將賦予殲-15優良的空戰能力,而鷹擊-83型反艦導彈的出現則意味著殲-15可執行反艦任務。
在談到殲-15的作戰性能時,尹卓表示,該型戰機性能與美國的F/A-18“超級大黃蜂”差不多。但是“超級大黃蜂”在美軍航母上的角色更多被定義為攻擊機而非戰斗機,加之殲-15優秀的氣動外形,其機動性能明顯更勝一籌。
滿載起降驗證艦載機戰斗力未來或赴中遠海訓練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研究員滕建群說,從著艦駐艦到最大載荷起降,標志著殲-15艦載機已經進入新的試驗階段。按照航空術語來說,艦載機每增加1%的重量,其性能將會降低1%。因此,艦載機起飛時掛載多少彈藥、攜帶多少燃油都需經過嚴格測算。此外,起飛時甲板能否承受艦載機的重量,降落時阻攔索能否掛住艦載機,這些都需經過試驗才能得出結論。
軍事專家李杰指出,遼寧艦下一階段還需進行各類試驗試飛任務,主要針對以下四方面展開:一是批量推廣已試驗并掌握的技術及經驗;二是針對復雜氣象條件展開進一步訓練;三是夜間訓練;四是奔赴中遠海海域訓練。
相關報道
殲-15雙座版或具伙伴加油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