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軍航空大學某基地裝備“山鷹”教練機以來組織首飛訓練。
10月18日上午,江淮某機場,晴空萬里。起飛線上,8天前剛剛列裝的“山鷹”教練機格外顯眼。9時整,隨著飛行指揮員王久宏“計時起飛”的指令,坐在前后艙的飛行教官黃昊平、祝捷駕駛戰鷹騰空而起,直刺藍天。這是空軍航空大學某基地裝備“山鷹”教練機以來組織的首飛訓練,標志著“山鷹”教練機正式在空軍院校服役。
“山鷹”教練機是由我國自行研制生產的,采用了綜合航電系統,各種航行數據都能在液晶顯示屏上綜合顯示,具備第三代戰斗機的飛行特性,且具有一定作戰能力。據該基地副參謀長劉躍全介紹,這個教練機既可以承擔第二代戰斗機的戰術訓練任務,又能滿足第三代戰斗機的訓練需要,可以有效縮短飛行員培養的成長周期。
“山鷹”既可以承擔第二代戰斗機的戰術訓練任務,又能滿足第三代戰斗機的訓練需要。
空軍航空大學某基地是空軍首家改裝“山鷹”教練機的單位,今年8月,領受改裝任務后,該基地積極克服列裝時間短、組訓經驗少、現成訓練資料缺等困難,按照“理論先行、穩妥起步、梯次展開、確保安全”的思路,穩步推進高級教練機的改裝工作。專門成立改裝領導小組,加強統籌與謀劃,對骨干編成、崗位結構、戰場建設、空域劃分進行重新規劃與調整,對組訓模式、保障模式進行研究與細化。針對改裝工作無師資、無教材、無大綱的情況,選派骨干到飛機生產廠家調研,摸清摸實飛機的參數、性能與特點,收集整理相關訓練資料,了解掌握組訓和保障模式,并組織力量編修《飛行手冊》《標準化操作程序》《地面準備“一本通”》等一系列訓練資料,制作教學用具200余套。按照“分批進入、綜合擇優、全程淘汰”的思路,完成了近百名機務保障人員換裝理論培訓和實習帶教、9類崗位10多人次后勤保障人員培訓以及10余名飛行教官、航理教員的理論改裝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