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笑靨楚楚動人新疆小河墓地女干尸之謎
似合微張的眸子,仿佛剛向心儀的男人拋罷媚眼;楚楚動人的睫毛,依然掛著酒消濃睡后的疏懶;尖頂氈帽下蒙塵的臉,露出凝固了的神秘微笑。她是誰?
在船形棺木開啟的那一刻,這位“回眸一笑百媚生”的女子便倏地鉆進了考古工作者的腦海。
去年10月至今年1月,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組成的以所長伊弟利斯為領隊的小河考古隊,對這個謎團重重的墓地進行了發掘,解開了蒙在它頭上的重重迷霧。
小河墓地的發現
1934年,瑞典考古學家貝格曼向西方世界介紹了他在中亞腹地發現的一具面露微笑的女性干尸:“高貴的衣著,中間分縫的黑色長發上戴著一頂裝飾有紅色帶子的尖頂氈帽,雙目微合,好像剛剛入睡一般,漂亮的鷹鉤鼻、微張的薄唇與露出的牙齒,為后人留下一個永恒的微笑。”
作為斯文·赫定組織的西北聯合考察團的成員,貝格曼在新疆羅布泊地區發現了一個“有一千口棺材”的古墓群。貝格曼把它命名為小河墓地。這具女性干尸就出自那里。
但小河墓地自貝格曼到過后就在沙海中神秘地消失了,在此后的66年中再也沒有人能夠找到它。
當年,貝格曼在小河只進行了粗略的工作,發掘了12座墓葬,帶回了200多件文物,相對于貝格曼描述的一個巨大的古墓群來說,這些東西太簡單了。但就這些簡單的發現,讓小河墓地成為世界考古界注目的焦點,人們在尋找著,探索著,希望有新的發現。
小河墓地的發掘
70年過去了,當又一個女性干尸面帶神秘微笑再次在考古工作者手下出現時,小河——這個讓世人牽掛猜度了半個多世紀的墓地終于現出重重疑謎。
小河墓地整體由數層上下疊壓的墓葬及其他遺存構成,外觀為一個橢圓形沙山,呈東北—西南走向。發掘前,沙山表面矗立著各類木柱140根,在墓地中間和墓地的西端各有一排保存較好的大體上呈南北走向的木柵墻。
考古人員對墓地西區上部兩層遺存進行了全面揭露,發掘墓葬33座,獲服飾保存完好的干尸15具、男性木尸1具、罕見的干尸與木尸相結合的尸體1具,發掘和采集文物近千件,不少文物舉世罕見。
墓葬形制均為豎穴沙坑,墓中均置木質棺具,棺具形制基本統一,均系截取完整的胡楊木制成弧形的側板,個別的制成直板。兩側板相對并合,兩端楔以豎向檔板,棺上再蓋多塊橫向小木板,板上再覆以牛皮。牛皮中部放一把紅柳枝,常見的是12枝紅柳,另加一枝蘆葦。
小河墓地的謎團
最讓考古人員奇怪的是木棺前豎立著不同形制的立木,木棺后均豎紅柳棍。女性棺前立的是基本呈多棱形的上粗下細的木柱,上部涂紅,纏繞毛繩,固定草束。男性棺前則立一外形似木槳的立木,大小差別很大,其上涂黑,柄部涂紅。據分析,這些立木很可能是“男根”和“女陰”的象征物。
干尸的面部、身體上普遍發現涂有乳白色漿狀物質,不知是用于防腐還是有其他用意。
有兩具尸體標本令人驚異一具是形似侏儒的木質尸體,另一具是用干尸的頭部、兩臂和木雕的軀干、下肢組合的尸體。
考古人員對小河墓地周邊環境、古遺址進行了初步調查,發現遺址、墓地22處,采集陶、石、銅、鐵、玉等類文物近百件,初步分析,這些遺存年代均在漢晉時期。
考古人員的推斷
從衛星定位儀標定的這些古址的坐標、分布看,小河墓地實際上指示出了和羅布泊北部著名的“樓蘭道”相交的一條南北走向的交通線。在墓地東北一公里的范圍內發現有粗大的胡楊枯樹,有些樹被砍伐,只留有整齊砍痕的根部,表明當時這里曾一度是林木茂盛的綠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