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耶穌的忠誠門徒和親人將他從十字架上卸下,即用一塊長布蒙蓋起來抬出刑場。悲痛的人們還將十字架的木塊和鐵釘等物收回,珍藏起來。據說,耶穌在死后三日又復活了,升天而去,并將復臨人間,這也是復活節的來源。
時光荏苒,耶穌逝去已多年。有誰能夠想到,一千九百多年前蒙蓋過耶穌尸體的那塊殮布,竟被虔誠的羅馬基督教信徒精心保存到今天!
在意大利北部大城市都靈,有一座著名的杜奧莫教堂。這座教堂內有兩件展品最為著名:一是名畫《最后的晚餐》的復制品。這幅畫長七公尺,寬三點五公尺,與原作尺寸相同,繪制在一塊大木板上。據傳說,卡洛·費利切在米蘭目睹達·芬奇的原作后,十分喜愛,同時又擔心壁畫脫落損壞,于是令畫家復制一幅,存放在皇宮,后由卡洛家人贈與杜奧莫教堂供人觀賞。二就是教堂中珍藏的耶穌的“裹尸布”,它存放在圣殮堂祭臺上的鍍金木棺中。木棺平均二十五年才開封一次。1898 年和1931 年曾兩次啟封用于拍照。1978" 年為紀念殮布運到都靈四百周年,特別開放了四十多天,來此觀瞻者達數百萬人。
據說公元316年,君士坦丁大帝的母親海倫娜到耶路撒冷朝圣,得到不少耶穌遇難時的圣物,如耶穌受審時走過的石階、十字架的碎木塊以及蒙蓋圣體的殮布等。公元 1578 年,米蘭主教圣卡洛將他保存的殮布轉移到杜奧莫教堂。
從19 世紀末就有學者試用科學方法鑒別這塊亞麻布的真偽20 世紀70 年代研究工作達到高潮,羅馬著名畫家、雕刻家費利教授為此花了二十多年時間,他驗證“裹尸布” 上留下的人形痕跡與耶穌當年受刑流血之處相應。此外在《馬可福音》、《路加福音》等圣書中,也都提到過包蓋耶穌的殮布。但也有人提出:殮布上的痕跡是否由油漆、染料所致?是否由烘烤或加速局部老化而成?盡管為數不少的科技界、文化界、宗教界人士對這塊 “裹尸布”的真實與否這行了長期的研討,但至今仍然是個謎。
盡管梵蒂岡從來沒有宣布過裹尸布是可信的,但它還是被當做基督教的一個特殊物件來收藏和尊敬。隨著時代的發展與科學的進步,許多以往的傳奇在今天成了人們追逐探索與研究的對象。經過專家學者們的努力,其中有些已獲得解答。而有些則將倚賴后繼者的繼續努力,也許在本世紀或者更久遠,才能解開其中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