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英國廣播公司8月13日報道,美國密歇根大學的科學家研究發現,瀕死時的大腦活動很有可能比清醒時要劇烈,腦部電波活動劇增可能是導致曾經接近死亡的幸存者瀕死體驗的原因。
這項研究成果被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其第一作者、密歇根大學的吉墨 博爾濟吉博士指出:“很多人以為大腦在臨床死亡后是不活動或者是活動過少的,不像清醒時那么劇烈。我們證明事實并非如此,在死亡過程中,大腦的活動比清醒時更劇烈。”
研究人員對9只瀕死的老鼠進行了檢測。在老鼠心臟停止跳動后的30秒里,他們測到高頻腦電波急劇增加,這被認為可以加強意識。在老鼠身上,這些電脈沖在其心臟驟停后比清醒健康時的水平更高。
博爾濟吉說,同樣的事情也可能會發生在人類的大腦里,大腦活動水平升高可能會導致接近死亡時的幻像產生。據瀕臨死亡后活下來的人透露,他們在瀕死時看到了明亮的白光,體驗到了靈魂出竅的感覺。博爾濟吉說:“他們看到光,可能表示大腦視覺皮層高度活躍——我們有證據表明是這樣的,因為我們看到大腦視覺皮層頂部的伽馬增多了……伽馬主管著視覺感知和視覺感覺功能。”
不過博爾濟吉也指出,要證實這一發現,還要對體驗過臨床死亡并復活的人進行試驗。英國伯明翰大學的賈森 布雷思韋特博士說:“一個限制是,我們不知道瀕死體驗真正發生的時間,也許是在病人麻醉之前,也許是在心臟驟停前的手術中的某個安全點。”
英國卡迪夫大學的克里斯 錢伯斯博士說:“我們對大腦在死亡期間的活動了解甚少,更不要說清醒時的大腦活動。這些發現可以讓我們進一步研究人類。但是我們在得出關于人類瀕死體驗的結論前應該非常謹慎。測試老鼠在心臟驟停期間的大腦活動是一回事,把它和人類體驗聯系起來又是另一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