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手機游戲是一個迅速成長的市場,其收入毫不遜色于傳統網游。”盧宇翔透露,成都制造的一款好的“APP”游戲一天的進賬就達20萬美元,如此算來每月大約是3778萬人民幣。
目前,法國育碧、2K等全球前十大游戲開發企業及騰訊、盛大、巨人、完美時空、金山5家國內前十大游戲開發企業都來到成都。巨頭的蜂擁而至,也讓成都游戲的草根開發具備了國際水準。
卡爾維科技CEO楊存富告訴記者,他2007年回成都創業,一直在傳統網絡游戲中打拼,去年4月才轉到蘋果iOS平臺上開發游戲。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網絡游戲市場,但手機游戲要想賺錢,只有進入美歐等海外市場。“因為中國內地沒有較好的付費習慣,無論是付費下載,還是購買游戲道具。”
“歐美等市場要占90%。”楊存富說,他們所開發的游戲一次下載費用是40元,上架6分鐘后就有了破解版應用,免掉了40塊錢的下載費用。不過,他也沒有想過要在內地市場賺錢,策略是通過玩家反饋,不斷改進游戲,再放到歐美等海外市場。
由此,也出現了一種現象,美國AppStore游戲排行榜前200名中,一些看上去洋味十足的產品,其實是成都土生土長的團隊開發的。
行業分析
馬太效應將愈演愈烈
為什么同樣在成都開發,有的應用一天能收20萬美元,有的卻連99美元的注冊費也賺不回來?
“很多公司的成功不是偶然。”盧宇翔就此分析說,手機應用賺錢的第一點就是要跟進趨勢,抓點。日常生活中,每個月,每個星期,甚至是每一天,都會有新的熱點出來,手機應用團隊必須緊抓這些方向。他舉例說,成都一款游戲的成功,就是結合了中國古代神話+歐美風格。
第二,一定要分析數據,有多少款同類游戲,各有什么特點,什么樣的游戲用戶最喜歡,是不是讓用戶能夠很容易上手?第三,就是功底,真正能夠做出世界級的東西來。
當然,并不是每款游戲或者應用做出來都會被認可,《憤怒的小鳥》也是Rovio公司開發的第52款游戲,才大獲成功。
“萬千寵愛集于明星公司,草根個人要想出頭難上加難。”昨日iAPP4Me創始人郝培強告訴華西都市報記者,現在的移動互聯網市場呈馬太效應。
他認為,或許在美國市場還有個人神話產生,因為10萬付費下載就能養活一個團隊。而在中國,免費下載至少要達到100萬以上的用戶規模才談得上有盈利前景,外加市場推廣,龐大的前期投入已經遠遠超出了個人團隊的負擔。
據統計,在App商店排名前20的游戲里面,采用傳統方式推廣想獲得這一排名,至少每月需要付出200萬推廣費用,即使刷榜進入,其代價也需每月50萬元人民幣,而且很容易被蘋果懲罰下架。
此外,創意容易被抄襲模仿,尤其是大公司的跟進,令個人團隊雪上加霜。郝培強說,移動互聯網的市場優勢已從創意轉向渠道,而這更符合大公司的打法。(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