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鵬認為,隨著互聯網的普及率越來越高,現實社會與虛擬社會正逐步縮小差距,現實社會中人們的好惡越來越真實、準確地投射到虛擬社會中,這時主流價值觀開始在網上進一步凸顯,這是一種大趨勢。當網絡社會與現實社會進一步交融、趨同,恰恰促使那些健康向上的價值觀念,能進一步發揚光大。他也指出,不排除在每個階段都有零零星星博眼球的“姐姐”或“妹妹”出現,但這些人和事都不會成為主流,而是會很快被遺忘。
折射真善美:互聯網培育主流文化
種種跡象表明,經歷近20年的砥礪,中國互聯網主流文化已初具雛形,政府、媒體、民間三方共筑起互聯網健康、正面、向上的力量。網絡不僅是主流文化的傳播載體,也是主流文化的培育之基。
近年來,我國各級政府部門紛紛開設官方網站和官方微博、試行網上政務公開等。截至2011年末,全國各級政府門戶網站累計超過4.5萬個,電子政務網站被老百姓稱為“24小時不下班的政府”,僅政務微博各地累計已超過5萬個,一些政府官員也熱衷于采用實名制“織微博”,推動政務公開、增強透明度的同時,也大幅提高了公民參與的程度。
近5年來,以重點新聞網站為骨干,各級政府網站、知名商業網站和專業文化類網站積極參與,共同推進網絡文化建設的生動局面正逐步形成。包括新華網、人民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等一批中央重點新聞網站駛入了快速發展的新時期,這些主流媒體的網頁每日訪問總量已達7.2億次,與2003年相比增長了8倍多,對主流價值觀念的網上傳播發揮了更積極、有效的作用。而今由主流媒體主辦的網站、手機報、微博、移動客戶端等層出不窮,共同構成主流文化的傳播力量。
一些傳媒和專家還注意到,凝聚我國主流文化的網上民間力量也正在形成之中,例如網民依托互聯網發起的民間慈善項目、一些網站推出的“謠言粉碎機”等,這些民間力量聚合起來,捍衛著真善美。
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常務副院長徐弘曾指出,崇善愛美的網民們心往一處想、力往一處使,就會形成一股強大的正面力量,現實生活中也會有越來越多對于真善美的追求自然流露在互聯網上。(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