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挑戰海底7000米深度的“蛟龍”號載人潛水器日前回到了總師設計單位中船重工集團第七〇二研究所。在近日舉行的海試事跡報告會上,有關負責人透露,今后我國海洋潛器的研制將朝著系列化方向發展,在“蛟龍”號繼續為深海科考、勘探、取樣服務的同時,其他一系列潛器也已進入研制階段。
報告會上,“蛟龍”號總設計師徐芑南總結了我國載人潛水器的五大技術優勢。深度方面,“蛟龍”號到達了世界同類載人深潛器的最大工作深度7062米;穩定性方面,它擁有較好的近底自動巡航能力和懸停能力;圖文傳輸方面,它擁有高速水聲通信功能,以10幀/秒的畫質傳輸實時圖像,還擁有微地形地貌測繪能力;取樣工具方面,從機械臂到取樣籃,水下操作自如;應急保障方面,可以做到在突發情況下,保障3人84小時的水下生存能力。更重要的是,從最初的1000米級海試到7000米級海試,關鍵部件的國產化程度也在提高。以潛器尾端的推離器為例,前幾次海試均采用進口產品,在7000米級海試中改用國產產品,噪聲比進口產品減少200分貝,有效減輕了對其他精密設備的噪聲干擾。
據了解,未來“蛟龍”號將長期入駐位于青島的國家深?;兀l揮類似科研平臺的作用,為全國科研機構開展深海研究、資源勘探提供技術和裝備支持。在國家深?;亟ㄔO期間,“蛟龍”號將在“娘家”七〇二所停留。七〇二所也將參與深海基地開展的潛航員和重大裝備操作人員的選拔、培訓和管理,以及深??茖W的宣傳、教育和普及工作等。
對于我國深海事業來說,僅有一個“蛟龍”號遠遠不夠,必須有一組功能、體積各異的潛器“家族”,才能為深海探索提供全方位支撐。七〇二所擁有大中型各類水下試驗設施20余座,開展潛器研究條件得天獨厚。相關負責人透露,未來的潛器研究將主要針對三大應用領域,包括科研考察類、資源勘探類和水下觀光考古類。七〇二所正在承擔國家863計劃4500米深潛器的研制工作,和“蛟龍”號相比,它的最大下潛深度在4500米左右,但是國產化率高、體積更大、在水下停留時間更長,這也意味著它一次可以攜帶更多科研人員下海,開展更長時間的考察、勘探工作。石油勘探方面,七〇二所正在開發石油勘探人員專用的單人常壓潛水裝置等。(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