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數一:冰箱內存放的食物不宜過滿(最多七成滿)、過緊,要留有空隙,以利于冷空氣對流,并盡量減少開門次數,縮短開門時間。還有,冰箱內的生食與熟食不能混放,最好用保鮮膜、袋分別裝好,特別是熟食要放在保鮮盒或加蓋的容器內,熟食放在冷藏上層,生食放在下面,這樣既可以避免交叉感染,又可防止食品在貯藏過程中脫水干縮,破壞營養成分,還可以防止串味,保持食品的風味和鮮度。
招數二:食物擺放要有一定順序,一般冷藏室內越靠近門處溫度相對較高,靠近后壁處溫度較低;上層溫度較高,下層溫度較低。冰箱門架處宜放一些有包裝但已經開封的食物,如番茄醬、沙拉醬、芝麻醬、海鮮醬、奶酪、黃油、果醬、果汁、蛋類等,直接入口的熟食、 酸奶、甜點等可放在上層靠門處;易滋生細菌的剩飯菜、剩豆漿、包裝豆制品等放在上層后壁處;各種蔬菜、水果,為防溫度過低而凍壞和水分丟失,要用保鮮袋裝好,放在下層靠門處。不能把瓶裝液體飲料放進冷凍室內,以免凍裂包裝瓶。應放在冷藏箱內或門檔上,以4℃左右溫度貯藏為最好。冷凍室里的食物,最底層應放肉類、魚類、海鮮等生食,中間層放冷凍加工食品,如魚丸、水餃等,最上面則應放需要冷凍的小食品,如冷飲。
招數三:每種食物在不同的溫度下都有保存期限,一般情況下肉類生品冷藏時間為1—2天,牛奶、熟肉、豆制品等3天左右,蔬菜3~5天(將蔬菜存放數日后再食用是相當危險的,即使儲存在冰箱內也不宜超過3天),水果5—7天。雞蛋在冰箱里最多冷藏15天。綠葉蔬菜冷藏5天后,即使沒變色,最好也不要吃。冷凍室內,新鮮的魚、肉存放的時間最好不要超過2個月。如果肉凍得發黃,說明脂肪已經被氧化,最好丟棄。另外注意,鮮魚、肉要用塑料袋封裝,儲藏蔬菜、水果要把外表面水分擦干再放入冰箱。最好買那些不沾水的,這樣存放的時間會稍長一些,維生素也不容易流失。
招數四:從冰箱取出的飯菜需要加熱處理(放置室溫后),而且要徹底加熱。因為食物進行再加熱是有風險的,每加熱一次,細菌就有兩次繁殖的機會,一次是在加熱過程中,另一次是在冷卻過程中。食物再加熱時,其溫度往往達不到烹調時的溫度,不足以消滅毒素或帶有芽孢的細菌,所以食物再加熱時必須要有足夠的溫度和時間。還有,烹調后的食物,冷卻至室溫時即應存放,在室溫下存放的時間越長越危險。另外,冰凍的肉類和禽類的烹調前應徹底化凍,再充分均勻加熱煮透,經化凍的肉類和魚等不宜再次置冰箱保存。
招數五:有些食品不宜放入冰箱儲存,比如香蕉放置在12℃以下地方儲存,會發黑腐爛,不能食用;荔枝在0℃以下環境放一天,即可使表皮變黑,果肉變味,營養受損;黃瓜放置在0℃的環境中,只要3天時間,其表皮就會出現起泡現象,瓜味變淡,瓜質變軟,難以煮熟,營養成分大部損失;西紅柿低溫冷藏后,肉質呈泡狀,顯得軟爛或出現散裂現象,表面有黑斑,不易煮熟,無鮮味,營養損失大部分,甚至酸敗腐爛,食后中毒;火腿放在冰箱低溫貯藏,其中水分就會結冰,脂肪析出,失去很多營養成分;巧克力在冰箱中冷藏,一旦取出,很易發霉變質,失去原味,營養受損;面包等面食也不宜在冰箱內保存,否則會導致其支鏈淀粉中的直鏈部分慢慢締合,從而逐漸變硬,出現“變陳”現象。還有一些不易變質需室溫保存的食物,如土豆、蘿卜、胡蘿卜、南瓜、檸檬以及干果、干菜、餅干、罐頭、糧食等都不必放在冰箱里。
招數六:夏季最好每周對冰箱清洗一次,除菌、消毒。除常規部位外,更需注重用冰箱專用消毒劑對冰箱內部的滴水槽、隔板槽等死角噴灑消毒。冰箱內壁、死角噴霧完成后,應將冰箱門關閉5~10分鐘,讓消毒劑充分殺菌,最后用抹布擦干凈。若無冰箱專用消毒劑,可用0.5%的漂白粉擦洗。在清洗完冰箱的排水口和蒸發器后,可在此處放置一些新鮮的大蒜,以抑制真菌的生長繁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