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基因技術推廣應用速度之快創造了近代農業科技史上的奇跡,這已是科學技術發展的必然,大勢所趨,不可逆轉。”在中國科協今天舉辦的“科學家與媒體面對面”活動上,中國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所研究員黃大昉說。
黃大昉給出的第一組數據是轉基因育種技術發展17年以來,相應農作物面積情況。根據國際農業生物技術應用服務組織一份報告,2012年全世界有28個國家1730萬戶農民種植了1.7億公頃即25.5億畝的轉基因作物,還有59個國家和地區進口轉基因產品,這些數字反映出當下全球轉基因生物育種的發展態勢。他說,“這一個多世紀以來,沒有其他任何一種農業科學技術有這種發展勢頭,17年面積增加了整整100倍。”
另一個基本的數據是,全球現有四大轉基因作物的種植面積所占該作物的比例分別是,大豆和棉花有81%是轉基因,玉米則有超過1/3是轉基因,而油菜轉基因的比例也已接近1/3。
對于轉基因技術的安全問題,黃大昉表示,每年都有數億噸轉基因產品進入國際市場,數十億人群食用含有轉基因成份的食品,到目前為止,“尚未發現任何有真正科學證據的安全問題”。他還表示,經過科學評估、依法審批的轉基因作物是安全的,風險可預防可控制。
針對“市面上一些帶有‘非轉基因’標識的大豆油、菜籽油比不帶這種標識的油要貴上一到兩倍價錢”的問題,現場另一位科學家、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食品安全所研究員卓勤稱“這并不涉及哪個更安全的問題”,她說,“非轉基因大豆是國產大豆,本身蛋白含量比較高,出油率比較低,相應價格就會高一些;而非轉基因大豆由于多為進口,出油率比較高,也就比較便宜。但兩者都是經過安全評價的,不能根據價格判斷最基本的安全與否,就像我們買藥一樣,不是100塊錢的藥比幾毛錢的藥要(在安全層面上)好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