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今天(29日)從軍事醫學科學院獲悉,國際著名期刊——影響因子高達51.7的《新英格蘭醫學雜志》近日同期發表了軍事醫學科學院微生物流行病學研究所所長、病原微生物生物安全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曹務春研究員團隊兩篇關于新發蜱傳立克次體病的學術論文,受到國際同行高度關注。
據論文第一作者賈娜博士介紹,蜱俗稱草爬子、隱翅蟲,可暫時寄生在牛、羊、狗等動物體表,從而成為多種人獸共患病的傳播媒介和宿主。目前,全世界已發現蜱蟲800多種,中國有100多種。近幾年,隨著叮咬致人死亡的新聞不斷,蜱蟲逐漸被人們熟知。
2012年,曹務春團隊與黑龍江省牡丹江林業中心醫院密切合作,建立起蜱媒傳染病監測哨點。通過病原體特異性基因檢測、序列測定、遺傳進化分析和血清特異抗體檢測,在世界上首次發現人感染西伯利亞立克次體BJ-90亞種病例。臨床隨訪觀察發現,與其他斑點熱群立克次體相比,該病人的病情嚴重,且出現多臟器損害;實驗室檢查淋巴細胞降低、血小板減少、轉氨酶升高,腦脊液蛋白水平升高;用多西環素全療程治療后,病人康復出院。
此后,該團隊對被蜱蟲叮咬患者進行持續的病原監測,又首次發現多例新塔拉塞維奇立克次體感染病人。與其他斑點熱群立克次體感染者不同,所有病人均未出現任何皮膚斑點,但蜱蟲叮咬處出現焦痂和淋巴結腫痛等臨床表現。其中,1例病人出現嚴重的中樞神經系統癥狀和腦膜刺激征,4天后死于腎功能衰竭和呼吸性酸中毒;提示該種新病原體可引起與已知蜱傳斑點熱不同的臨床癥狀,值得人們高度關注。
蜱媒傳染病是自然疫源性疾病,對在野外從事生產、經營的人群和野外駐訓、邊海防官兵等存在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