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前已有葬花人
約14000年前,一批狩獵采集者開始在迦密山(今天的以色列一帶)上的一處洞穴里出沒。在這個被稱作Raqefet洞穴的有5個房間的人工洞室里,他們可以俯瞰地中海的美景。生活在這里的狩獵采集者可能是世界上第一批農民的祖先,但現在他們已經擁有了另一個重要的身份:最早使用鮮花埋葬死者的人。
數年來,科學家一直在爭論,早期人類是何時開始用鮮花說再見的。上世紀70年代,研究人員挖掘了一處有5萬年歷史的尼安德特人墳墓——位于伊拉克北部的沙尼達爾山洞。研究人員發現,墳墓曾經用鮮花裝飾。一些考古界權威人士表示,尼安德特人是最早采集鮮花的人類,他們的墓穴中有各種花朵的花粉。但是最近,其他考古學家認為,可能是穴居動物把花粉帶進了墓地。目前,少數科學家認同沙尼達爾山洞是最早出現鮮花埋葬的地方(一些科學家甚至懷疑:尼安德特人是不是有意地埋葬死者)。
從2005年起,由以色列海法大學的考古學家Dani Nadel領導的研究團隊,挖掘了Raqefet洞穴。13700年前,納圖夫人開始在Raqefet洞穴聚居,他們主要生活在近東的地中海地區,并且是世界上第一批農民的祖先。納圖夫人是已知最早的在居住地附近的墓地里系統地埋葬死者的史前人類,他們不會選擇孤立的、零星分散的地方作為墓址。而且墓穴內通常有特定的陪葬品,例如小珠子、代赭石和石制工具。
納圖夫人似乎也用鮮花埋葬他們逝去的同伴,Nadel將這一研究結果發表在了近日的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網絡版上。截止到目前,在Raqefet洞穴被挖掘出的29具人體骨骼中,有4具(根據放射性碳定年法,距今11700至13700年)被埋葬于鮮花中。
為了進一步證實該結果,該研究團隊和一些科學家合作,共同研究這些墳墓。研究人員隨后發現了這些墓穴——其中包括一個埋葬著一名成年男性和青春期男孩的與眾不同的墓穴——石灰巖基巖構成了墓的底部,上面覆蓋了薄薄的一層泥土。泥土中裹挾著一系列植物的莖,一些植物依舊可以被辨認出來。這些植物中有一些屬于唇形科和玄參科,這類芳香植物在春天會開出美麗的花朵,有些在今天的迦密山上仍可以找到。
目前來自泥土印的線索得到進一步驗證:用顯微鏡在泥土中發現很多種植物化石,又被稱作植物巖。植物巖通常來自于各種草類、灌木、蘆葦屬植物和莎草科植物中。該研究團隊進而得出結論:墓穴中不僅填滿了各種鮮花,還被其他郁郁蔥蔥的植物點綴。
但是鮮花對于納圖夫人的意義,與其對于現代人的象征意義一樣嗎?
Nadel和同事認為,這種寓意是一致的。他們援引了一系列心理學研究得出結論:在無意識層面和生理層次上,鮮花會觸發積極的情緒反應。該研究團隊還引用來自其他考古遺址的證據指出:一些開花植物早在5000年前就被種植,并扮演起裝飾物的角色。
研究人員認為,在喪葬中使用鮮花,是“增強群體認同和團結的一種方式”,和使用其他陪葬品(諸如小珠子)的用意類似。該研究團隊還補充道,這種群體團結性,對于當時近東地區的狩獵采集者尤其重要,因為他們開始聚集在愈發固定的和緊密結合的群體中,這是農業時代誕生的前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