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9月1日電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8月31日報道,美國當局正通過各種社交媒體向極端組織“伊斯蘭國”發動攻勢,吸引伊斯蘭世界年輕人的眼球,以免他們誤入歧途,受這些組織利用。
但外交官和專家紛紛指出,這絕對不是擊敗極端分子的解決方案。
據報道,美國國務院在2011年成立了“反恐通信戰略中心”(CSCC),專門負責這一項目。該中心擁有自己的英語“推特”賬戶;它在2012年開了一個阿拉伯語的“推特”賬戶,本周則在“臉書”網站上創建了新頁面。
過去18個月,美國官員主要針對同伊斯蘭極端分子有關聯的社交媒體網站,在這些網站上發表言論、上載視頻和照片,以及對那些挑戰美國的言論進行反駁。
一名國務院高級官員形容,這是一場網絡游擊戰爭。他說:“一些人覺得這么做沒什么意義,或認為這有如魔術般地令極端分子投降,但情況并非如此。這就像是一場游擊戰。”
自從美國記者福萊被“伊斯蘭國”組織斬首的視頻于上個月19日傳出后,反恐通信戰略中心便加強了其在社交媒體上的“攻勢”。
據了解,該中心不但在推特上發布帖子向福萊致敬,也發布了國際媒體針對此事件以及極端組織的相關評論、漫畫和照片。
上周,美國國務院在推特上提到敘利亞“伊斯蘭國”組織成員阿布穆薩死亡的消息。另一條貼文則對伊拉克的雅茲迪少數民族武裝分子打死22名“伊斯蘭國”組織成員表示祝賀。
美國官員表示,發動社交媒體戰是為了和激進分子“爭奪此前被他們占據的社交網絡空間”。他們最終的目標是要改變西方和伊斯蘭國家的年輕人的想法,希望他們在前往敘利亞或伊拉克加入“伊斯蘭國”組織之前能夠三思。
馬里蘭大學的恐怖主義及應對策略全國研究聯盟的負責人布蘭尼夫說,美國發動的社交媒體戰,它所朝的方向是正確的,但需要一段時間才能取得效果。
他表示,過去十年,由于美國政府未能和網絡世界有所連接而受到批評。因此,美國國務院推出了這一計劃。
另一方面,德國情報首腦馬森說,“伊斯蘭國”組織成功塑造的極端形象吸引伊斯蘭年輕人加入。
德國情報單位估計有至少400名德國人加入“伊斯蘭國”在敘利亞和伊拉克的“圣戰”,至少5人還執行了自殺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