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2月9日電 據英國《金融時報》9日報道,一項由經合組織(OECD)展開的研究顯示,過去30年里,富裕國家中不斷加劇的收入不均限制了貧窮兒童受教育的機會,從而拉低了這些國家的經濟增長率。
這項研究的結論——不平等加劇會損害經濟增長——呼應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在今年早些時候一項類似研究的結論。不過,經合組織的分析更加深入,因為該機構把注意力集中于富裕國家,并試圖找到不平等損害增長的確切原因。
經合組織表示,其研究表明,政府應該把政策注意力集中在兩個方面:先是要確保較貧窮兒童接受更好的教育;接著要確保支持就業。
隨著不平等問題在富裕國家中成為日益優先的政治議題,出現了大量研究不平等現象與增長關系的論文。由于經濟理論的模糊性,要想對兩者關系得出明確的結論還十分困難。此外,有的研究致力于尋找數據中的虛假聯系,而不是有意義的因果關系,這也對這一課題產生了不良影響。
不平等加劇會阻礙經濟增長,因為它會破壞社會互信、減少人們對技能的投資、并降低較貧窮家庭對商品及服務需求的增長——這些家庭的開銷占收入的比重往往更大。不過,它也會形成更強的激勵機制,促使人們努力抓住機遇,還能促使人們作必要的儲蓄,為投資和增長提供資金。
今年秋天,美聯儲(Fed)主席珍妮特.耶倫(Janet Yellen)曾表示,這些相互沖突的理論意味著“社會面臨著難以解決的問題:如何以公平和公正的方式最好地推進機遇平等”。
令人意外的是,那些顯示不平等現象不利經濟增長的統計結果遭到了保羅.克魯格曼(Paul Krugman)的攻擊??唆敻衤@諾貝爾經濟學獎(Nobel Prize),也是一位專欄作家。他說:“事實上,我對不平等不利于經濟表現的主張持懷疑態度。我并不是強硬地反對這種主張,而是擔心部分流行說法中的證據沒有我希望的那么可靠。”
經合組織認為,它已找到了一些克魯格曼教授及其他人想要的證據。通過來自富裕國家30年的證據,該組織從統計上在不平等與增長間建立了顯著的因果聯系——盡管這種因果聯系不是特別強烈。
不同國家之間的增長差異更多地源自不平等之外的因素——盡管經合組織的模型未能確認這些因素是什么。此外,經合組織還發現,當中等收入家庭與貧窮家庭的差異加大,而不是10%最富裕人群更加富裕的時候,問題似乎會變得最為嚴重。
經合組織認為,不平等與增長間的因果聯系,在很大程度上是平等狀況不同的國家中,不同教育選擇的結果。
經合組織開展的輔助研究工作顯示,在不平等較嚴重的國家,受教育程度較低父母的子女,學業表現往往比更公平國家的同類人群差。經合組織就業、勞動和社會事務(Employment, Labour and Social Affairs)部門副主任馬克.皮爾森(Mark Pearson)表示,這一發現意味著,不平等現象會讓更多人無法獲得適當技能,從而損害經濟增長。
經合組織的研究本身并非毫無問題。盡管該組織強調了技能的重要性,它用來找到不平等和增長關系的模型方程卻顯示,技能對增長毫無影響。
不過,經合組織依然確信,它已經發現了經濟增長的重要決定因素。皮爾森表示:“我們發現兩者間的聯系遠遠超過了我們的預期。”
他補充說,這一結果表明,教育的效果如何十分重要。此外,各國應實行“積極的就業市場政策,(以)確保能有助于支持人們成功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