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評論員 樂水
俄烏沖突爆發后,美國攜其他西方國家針對俄羅斯發起新一輪大規模制裁。美國企圖通過制裁迫使俄羅斯妥協讓步,然而制裁從來不是解決國際糾紛的有效途徑,尤其對于俄羅斯這樣的世界大國來說,實施單邊主義制裁不僅實現不了美國的預期目標,而且還會對世界經濟造成嚴重沖擊。美國對俄制裁的背后仍是霸權主義作祟。可以說,對于不斷惡化的俄烏局勢以及持續下滑的世界經濟,美國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作為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美國動輒利用國際金融體系對他國發起經濟制裁,對他國的經濟主權構成了嚴重威脅,而俄羅斯則是其中受害最深的國家之一。自2014年克里米亞事件之后,美國和歐盟對俄羅斯共發起了5輪制裁,包括資產凍結、貿易中斷、融資斷供等等。而此次俄羅斯所遭受的制裁規模之大、范圍之廣更是前所未有。據國際制裁跟蹤平臺Castellum最新統計,俄羅斯在俄烏沖突爆發后的短短兩周內便遭到2778項制裁。截至3月11日,俄羅斯遭受的制裁累計達6331次,為世界各國之最。對俄制裁的手段和方式也是五花八門,大到禁止俄羅斯銀行使用SWIFT國際結算系統,凍結俄羅斯海外資產;小到禁止俄羅斯境內的寵物參加國際比賽活動,花樣繁多令人大開眼界。然而如此大費周章的制裁能否達到美國所期待的效果卻要打個大大的問號。
美西方國家對俄羅斯的制裁早已不是新鮮事,俄羅斯也已事先做好了準備。雖然被禁止使用SWIFT系統,但早在2014年俄羅斯就獨立研發出了本國的銀行金融信息系統(SPFS系統),該系統截至今年1月已有400多個組織在使用。此外,為了擺脫對于美元的依賴,俄羅斯在2017年還啟動了“去美元化”進程。近年來,俄羅斯在與其他國家進行貿易往來時,逐漸放棄美元轉而選擇用人民幣和歐元來結算。同時,俄羅斯還宣布將清空國家外匯儲備中的美元資產,如今已經拋售了近九成的美債。這些舉措是俄羅斯敢于應對美國一次又一次制裁的底氣。
經濟制裁的本意是制裁發起國通過懲罰性手段給被制裁國造成一定的經濟損失,從而迫使其改變原有政策。但是近20年來,美國所施加的數千次制裁并沒有讓俄羅斯屈服,反而使其愈發脫離了對于美國所主導的國際金融體系的依賴。因此,制裁也就失去了原本的意義,變成了一場西方政客為了體現“政治正確”而競相表態站隊的政治秀。
雖然對俄制裁只是“表演”,但給世界經濟帶來的巨大傷害卻是實實在在的。自從美國宣布禁止從俄羅斯進口原油以來,布倫特原油價格已經突破了每桶130美元,創下近14年的新高。甚至有市場人士預計,今年內原油價格將創下每桶200美元的歷史紀錄。與此同時,天然氣、煤炭、金融、稀有氣體、農產品等能源和原材料的價格都呈迅速攀升之勢,讓剛剛從疫情中復蘇的世界經濟又遭遇惡性通貨膨脹的重創。
制裁是把“雙刃劍”。它在“攻擊”俄羅斯的同時也嚴重沖擊了西方國家的經濟民生。歐洲便首當其沖受到了制裁之劍的反噬。3月18日-19日,德國、西班牙、希臘等歐洲多國爆發示威游行,民眾上街抗議高油價和物價飛漲。由于歐洲在能源上高度依賴俄羅斯,因此在歷次參與對俄制裁時都是“傷敵一萬,自傷八千”。據法國國際信息和展望研究中心發布的報告顯示,在2014年的對俄制裁中,歐美國家出口損失602億美元,其中歐洲國家損失約為500億美元,歐盟共犧牲掉約200萬個就業機會,1000億歐元的產值化為烏有,損失最嚴重的是德國,每月損失8.3億美元。
在對俄制裁的歐洲各國中,有多少是被美國的霸權主義所綁架的我們不得而知,但是到目前為止,世界上已有100多個國家宣布拒絕對俄制裁。公道自在人心。自俄烏沖突爆發伊始,中國就旗幟鮮明地反對單邊非法制裁,致力于推動俄烏雙方通過協商談判解決糾紛。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多次與俄羅斯總統普京、法國總統馬克龍、德國總理舒爾茨通話,為和談積極斡旋、創造條件。中國所作出的外交努力為世界上真正致力于維護和平的國家樹立了良好榜樣。
歷史已經充分證明,單邊主義制裁不能解決任何問題,只會推高地區緊張局勢,擴散恐慌情緒,于和平無益,于民生無補。而美國一味對俄施加制裁,甚至強迫他國選邊站隊,其霸權主義的本質再次充分暴露在世人面前。(責任編輯:華章 張艷玲 蔡曉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