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評】美國拼命阻撓生物武器核查機制究竟在隱瞞什么?
中國網評論員 樂水
1972年4月10日,《禁止生物武器公約》(以下簡稱《公約》)經聯合國大會通過后開放簽署,如今已有183個締約國。《公約》旨在全面禁止締約國發展、生產、儲存、取得除和平用途外的微生物制劑、毒素及武器。其是全球生物安全治理的基石,在防范生物安全威脅、禁止生物武器擴散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然而在《公約》開放簽署50周年后的今天,美國作為重要的存約國,卻一直未能履行其中各項義務,甚至公開反對建立《公約》多邊核查機制,嚴重削弱了《公約》的法律約束力,為全球生物安全留下了致命隱患。與此同時,美國還一面指責和攻擊他國擁有生物武器,一面在全球30多個國家控制著336個生物實驗室。作為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美國的所作所為不僅沒有為世界各國作出表率,反而對全球生物安全構成最大威脅。
生物武器作為一種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曾給人類造成過巨大災難。由美國學者洛伊斯.N。瑪格納所著的《傳染病的文化史》講述了在18世紀,北美的英國殖民者曾通過帶有天花病菌的毛毯和手帕將天花傳染給當地印第安人,致使大量印第安人死亡。在上世紀30-40年代日本侵華期間,臭名昭著的731部隊曾使用人體進行細菌實驗,致3000-4000人死亡,還通過布撒多種病菌造成中國20余省疫病流行,導致數十萬人死亡。
同常規武器相比,生物武器的威力要大上百倍甚至千倍。1993年,美國技術評估局在進行一項研究后甚至認為,“生物武器比核武器更有效”。他們舉例稱,夜晚晴朗無風條件下,一架飛機如果在華盛頓上空噴灑100公斤炭疽孢子,就能殺害100萬至300萬人 。
而美國自身正是使用生物武器的“慣犯”。據中國戰地記者西虹所著的《抗美援朝戰地日記》記載,在朝鮮戰爭期間,美國對朝鮮北部和中國東北地區投放過包括傷寒病菌在內的多種病菌,使這些地區暴發了從未有過的鼠疫、霍亂和腦炎等疫病。此外,美國還在本土和他國境內進行大量秘密生物武器實驗,造成許多無辜平民死亡。美國羅格斯大學新澤西學院教授倫納德·科爾在其著作中記錄,1950年美國海軍在舊金山市大量噴灑芽孢桿菌和粘質沙雷氏菌,導致11人入院,其中1人死亡;《今日美國報》曾報道,2001年9月,一名德特里克堡研究人員把帶有炭疽桿菌的信件寄給數家媒體和兩名民主黨參議員,造成5人死亡、17人染病;2018年,格魯吉亞前安全部長伊戈爾·吉奧爾加澤通過媒體揭露,美國在其國內的盧加爾生物實驗室進行秘密人體實驗,導致許多參與者死亡。
美國開展秘密生物實驗的斑斑劣跡已不勝枚舉,近日俄羅斯在烏克蘭發現的30座美軍生物實驗室更令人不寒而栗。俄羅斯公布的消息稱,美國國防部在烏克蘭開展了一系列以候鳥、蝙蝠等動物為研究對象,涉及高致病性禽流感、鼠疫、炭疽、冠狀病毒等病原體的生物科研項目。在2月24日俄羅斯發起特別軍事行動當天,實驗室“緊急銷毀”了鼠疫、炭疽、兔熱病、霍亂等其他致命性疾病的病原體。對此,人們不禁要問: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是否與美國生物實驗室項目相關?
近年來,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肆虐,更讓人對生物武器提高了警覺。因此,強化《公約》機制,加強對生物武器的控制勢在必行。在4月4日召開的《公約》第九次審議大會第二次籌備會議上,中方代表再次呼吁,締約國盡快建立公約核查機制。多年來,由于對《公約》缺乏有效監督,締約國的承諾一直流于空談,因此制定一套嚴格的核查機制已成為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的共識。但是,美國卻冒天下之大不韙,在2021年5月舉行的《禁止生物武器公約》核查機制投票中,投下唯一的反對票,使得該機制最終以182:1而流產。美國的阻撓讓全世界78億人置于生物武器危險之下,也讓其霸權心理和雙標面目徹底暴露在世人面前。
那么,美國如此費盡心機地阻撓生物武器核查機制,究竟想要隱瞞什么?在烏克蘭生物實驗室開展大量病毒實驗的目的何在?美國欠世界各國人民一個交代,也欠那些因秘密生物實驗而無辜喪生的死難者一個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