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4月23日電 (記者 吳旭)當前世界既不太平也不安寧,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世紀疫情疊加俄烏沖突,國際格局面臨深刻變化。如何戰勝全球面臨的共同挑戰,減少分化對立、加強溝通合作,這是擺在每個國家面前的一道必答題。在剛剛閉幕的博鰲亞洲論壇2022年年會上,與會人士就此共同探討以期尋求解決之道。
“世界上的所有國家、所有民族都應該平等享有發展的機會和權利,在全球聯系日益密切的今天,發展一定是開放的、不是封閉的?!辈梺喼拚搲晌瘯敝飨⒅袊鴩鴦赵涸笨偫碓嘌妆硎荆鲊鴳撈鞄悯r明地反對單邊主義和貿易保護主義,推進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攜手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
“隨著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的深度發展,現有全球治理體系已經跟不上時代變化,推動全球治理體系改革,減少全球治理赤字是建設美好世界的必由之路。”曾培炎指出,在經濟全球化進程中,要不斷完善國際規則制度、財富分配機制以及調適產業結構。
“戰爭不僅危害了人類生命和財產,還會造成經濟的衰退、環境的污染甚至文明的破壞,各國都應充分吸取歷史教訓,維護和珍視和平。”曾培炎說,世界各國要摒棄冷戰思維,拒絕零和博弈,不能以意識形態劃線,更不能以社會制度論親疏。
中國外交部原副部長,前駐美國、日本大使崔天凱指出,過去幾十年全球化迅猛發展的背后是有推動力的,越來越多的國家謀求發展,人民在追求更美好的生活。如今這些力量仍然存在,長遠來看還將繼續發揮作用。
那為什么現在出現了分化現象?崔天凱表示,這是生產力已經取得了必然發展,但是生產關系的調整沒有跟上的結果。他舉例稱,全球化創造了巨大的新財富,但在各國間甚至國家內部的分配并不公平合理,沒有實現普遍的共享,還在有些國家引起了發展鴻溝、數字鴻溝、疫苗鴻溝等問題,這都是生產關系調整沒有跟上的表現。
崔天凱還認為,全球治理也沒有跟上經濟發展的客觀需要。新興市場經濟對世界經濟的貢獻越來越大,比如東亞國家已經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引擎之一,但是他們在全球治理中的發言權卻尚未得到相應的增加?!昂芏鄧覍H治理體系是有意見的,希望能夠通過改革增加發展中國家的發言權?!?/p>
與此同時,他強調,部分已有很大發言權的國家則出現了濫用權力的情況。所謂的單邊制裁、長臂管轄,實際上是利用其治理體系中較大的發言權。
“我們要討論的分化問題就面臨這樣的矛盾,該怎么辦?”崔天凱說,出路就在于要解決這些不匹配、不適應的情況,而不是企圖違反經濟和科技發展規律。為了一部分國家的眼前利益,人為地打斷產業鏈、供應鏈,分割世界,搞單邊主義、集團對抗是走不通的。
在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教授、前海國際事務研究院院長鄭永年看來,全球化會受影響,但是全球化不會消失。“過去近40年的超級全球化之所以存在,受益于各國經濟上互相依賴和以聯合國為中心的國際組織比較有效地運作,能制約調節大國的行為?!编嵱滥暾f。
“究竟是誰在搞逆全球化?是政治力量?!彼赋觯鲜兰o80年代以來的全球化實際上是技術、資本在背后推動,但現階段技術資本和政治力量背道而馳,無論美國內部、歐洲內部還是其他國家內部,這兩種勢力的斗爭和較量依然存在。
“當前全球化遇到困難,導致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受影響,但大家對現狀的不滿是全球化向前發展的巨大動力。”鄭永年表示,全球化創造了巨量財富,能不能有效控制民粹主義、能不能繼續推進全球化,是當前解決問題的關鍵。
“經濟是基礎,政治是上層建筑。現在第四次工業革命方興未艾,未來的秩序是由技術和創新決定的,所以我們要從冷戰思維走出來看全球化?!编嵱滥暾J為,全球大分化是因為脫鉤造成的,當前,各國應該比拼誰更開放,最后的贏家就是那個最開放的國家。(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