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5月18日電 (記者 孫自法)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學術期刊《自然-通訊》最新發表的一篇人類演化研究論文,研究人員描述了老撾Tam Ngu Hao2洞穴發現的一顆更新世中期、距今約16.4萬-13.1萬年的古人類臼齒。這顆臼齒可能來自一位年輕的丹尼索瓦女性,或對人們理解東南亞的種群歷史具有重要意義。
該論文介紹,人們對古人類出現在東南亞大陸的認識主要來自于有限的石制工具記錄和很少的人類遺骸。目前尚不清楚是否曾有一個或多個人類支系出現或共同出現在東南亞。遺傳學分析顯示,一些東南亞人群保留了丹尼索瓦人的血統,但丹尼索瓦人的地理分布范圍仍存在爭議。
論文三們共同通訊作者、丹麥哥本哈根大學法布里斯·德米特(Fabrice Demeter)、法國波爾多大學和法國國家科研中心克萊門特·扎諾利(Clement Zanolli)、美國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勞拉·沙克爾福德(Laura Shackelford)及同事和國際同行合作,研究描述了在老撾安南山脈Tam Ngu Hao2石灰巖洞穴(Cobra洞穴)發現的一顆臼齒。該洞穴還發現了犀牛、貘、水鹿這些動物的化石殘骸。他們使用一系列測年技術估算了該臼齒周圍沉積物的年代在距今16.4萬-13.1萬年之間。他們指出,這顆臼齒未見磨損,剛剛完成發育,認為這名個體死亡時的年齡在3.5歲-8.5歲。
論文作者通過分析該臼齒的蛋白質和形態,發現它屬于人屬種群,并進一步提出這名個體為女性。他們利用幾何形態學法(三維形狀統計)將該臼齒的內部和外部形態與其他古人類進行了對比,包括尼安德特人、近代人種、直立人,并認為這顆臼齒最有可能來自丹尼索瓦人。
論文作者認為,雖然不能排除臼齒屬于尼安德特人的可能,但這顆臼齒與中國夏河丹尼索瓦人樣本的相似性支持了他們的研究結論。他們總結指出,這顆臼齒拓寬了人們對古人類在亞洲擴散的理解,提示這里曾是人屬種群的一個多樣性熱點地區。(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