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吉隆坡6月28日電 (記者 陳悅)“中國‘三大倡議’展現東方文化傳統的‘和合精神’,與以‘價值認同’來拉幫結派、復辟冷戰思維的做法,形成鮮明對比?!瘪R來西亞新亞洲戰略研究中心主席翁詩杰近日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說。
2023年3月,在中國共產黨與世界政黨高層對話會上,“全球文明倡議”首次提出。在翁詩杰看來,這具有重大意義:“它提倡全球不同文明包括意識形態、思潮之間包容共存、交流互鑒;展現了中國追求世界和諧、倡導世界文明多樣性、強調‘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包容胸懷;迥異于西方國家‘獨尊單極’的霸權思維?!?/p>
翁詩杰認為,從2019年舉辦的亞洲文明對話大會到“民主:全人類共同價值”國際論壇以及“2022·北京人權論壇”等,再到全球文明倡議的提出,可謂一脈相承,正在打破西方對民主觀和人權觀的壟斷,是中國文化自信的體現。
翁詩杰表示,在全球文明倡議提出之前,中國已先后提出全球發展倡議和全球安全倡議。其中,全球發展倡議契合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廣受成員國,尤其是發展中國家歡迎和支持。目前已有1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支持全球發展倡議,近70個國家參與“全球發展倡議之友小組”。他說,全球發展倡議展現東方“和合精神”,讓各國從合作互補中獲得發展紅利。這與西方“零和思維”下的征伐擴張形成鮮明對比。
翁詩杰說,中國在2022年提出的全球安全倡議已展現成效。在中國的參與下,伊朗與沙特阿拉伯和解復交。“未來,在有些國家仍持續‘刻意拱火’的背景下,中國‘勸和促談’的成果愈將受到國際社會期待。”
翁詩杰指出,全球安全倡議秉持“一好共好”的精神,強調重視各國合理的安全關切,致力于締造一個有益于各國的和平世界。
翁詩杰說,“三大倡議”在中國共產黨迎來“百歲生日”之后相繼提出,也體現了這個百年政黨真正在與時俱進,為當前的全球治理持續奉獻公共產品。(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