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現場,記錄瞬間,成為歷史。
從2019年開始,我們開設了“我在現場”欄目,以新華社記者“沉下心、俯下身、融入情”的珍貴采訪經歷為內容,講述他們在重大新聞事件現場的所見、所聞、所想。
2023年,他們踐行“四力”,從“一帶一路”的重點工程到沿著長江、黃河、長城進行深度調研;從巴以沖突的現場到進入剛剛發生政變的非洲國家;從北極圈里“冰上絲綢之路”的重點項目到大灣區熱火朝天的基建工程;從神舟飛船的發射、回收到“中國天眼”的成果爆發和運行維護;從京津冀嚴重水害到積石山地震災區的生命救援;從世錦賽、亞運會、大運會的國際賽場到“村超”、“村BA”這樣的鄉土賽事;從接力守護烈士英靈半個多世紀的父與子到為殘障兒童免費送教上門的鄉村教師父女……
他們凝固新聞的瞬間,記錄歷史。
從2024年1月1日起,“我在現場”欄目陸續播發多位新華社攝影記者在2023年的精品力作和照片背后的故事。希望他們的作品和講述,能帶給您希望與力量。
2023年,我在新華社歐洲總分社任攝影記者的工作進入了第五年。這一年,歐洲經濟民生在疫情后緩緩恢復,俄烏沖突仍在持續,世界局勢發生著變革,歐洲地緣政治也在發生著變化;與此同時,我國展現出了擴大對外開放與合作的態度。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在國際新聞采訪現場更加注重用鏡頭聚焦“中國故事”、展現“中國視角”。
每年1月份的比利時布魯塞爾車展備受歐洲民眾矚目。與往年不同,2023年的布魯塞爾車展上,來自中國的新能源汽車扎堆亮相,成為車展上亮麗的風景線。一些中國新能源汽車的新品發布會甚至被觀眾圍得水泄不通。這代表著中國新能源汽車在歐洲市場逐漸贏得消費者的關注與認可。因此在車展現場,我懷著自豪的心情,拍攝了很多“老外”圍著中國新能源汽車饒有興趣地觀看、評測的照片。或許不遠的未來,更多、更好的中國新能源汽車能夠進入歐洲市場,走向世界。
↑2023年1月13日,人們在比利時布魯塞爾車展媒體開放日上參觀比亞迪漢電動汽車。
盡管2月份的歐洲大地尚處寒冷的冬天,但匈塞鐵路匈牙利段的項目現場一片繁忙,來自匈中兩國的建設者為了共同的目標孜孜不倦地忙碌著。
匈塞鐵路連接塞爾維亞首都貝爾格萊德和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是“一帶一路”重點合作項目,也是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的旗艦項目。為了報道好這項惠及中歐人民的工程,我出差匈牙利與當地外籍同事一同開展融媒體報道。采訪中,我們結識了中文流利的中鐵匈塞鐵路電氣化局分部行政辦公室的副主任鮑爾陶、每天通勤320公里的中鐵上海局匈塞項目總施工經理翁布魯施·陶馬什和帶領團隊歷經十個月形成《匈塞鐵路項目環境評估報告》的中鐵匈塞鐵路中鐵九局項目分部的總工程師陳仲亮。
我與同事被這些匈塞鐵路“建設者”的故事深深打動著。采訪過程中,我們奔赴了項目的多個施工現場,用詳實的文字、豐富的視頻、近距離的圖片記錄下了這些建設者們的故事,希望能夠讓讀者了解他們曾經付出過的努力與項目建設的不易。
↑2023年2月22日,在匈牙利索包德薩拉什,翁布魯施·陶馬什(左一)在匈塞鐵路匈牙利段工地與同事交流。
隨著疫情的緩解,中國文化更多地走向世界,無論是聚精會神研究中國青瓷的外國觀眾,還是揮舞旗幟為熊貓送行的荷蘭兒童,更多的歐洲民眾表現出了對中國文化的濃厚興趣以及與中國文化的深厚情緣。比利時著名的天堂動物園園長、設計北京冬奧會大跳臺的比利時建筑設計師,都講述了他們與中國的故事,現場觀眾聽得眼神放光,仔細做筆記,我力爭用鏡頭捕捉他們與中國之間細膩的情懷。
↑2023年4月3日,參觀者在比利時布魯塞爾舉行的“聽瓷語 觀世界——宋韻龍泉青瓷展”上觀賞瓷器。
↑2023年9月27日,兒童在荷蘭雷嫩的歐維漢茲動物園參加儀式,為大熊貓“梵星”送行。27日上午,荷蘭中部小城雷嫩的歐維漢茲動物園為“梵星”舉辦隆重的歡送儀式。大熊貓“梵星”27日啟程返回中國,數百名荷蘭民眾依依不舍,揮手告別。
↑2023年7月14日,在比利時布魯塞爾中國文化中心,觀眾在“藝術中的中國故事——中歐藝術交流與對話”活動中聆聽中國文化故事。
隨著俄烏沖突的持續,歐洲的地緣政治悄然發生著變化。芬蘭、瑞典加入北約的進展是世界媒體聚焦的主題。
2023年4月,芬蘭正式加入北約,結束了其中立國的歷史,這是世界大變革格局中的一個縮影。那一天,春寒料峭,北約組織在其比利時布魯塞爾總部為芬蘭“入約”舉行升旗儀式。在媒體人群中,我站在旗桿的旁邊,拍攝了芬蘭總統尼尼斯托發言的照片。最初,我對拍攝角度不滿意,照片中,部分畫面遭到了旗桿的遮擋,但一位資深編輯給出了一種解讀讓我頗受震撼:“生硬的旗桿隔開了畫面,正如這個世界,被深深地割裂了”。地緣政治的改變,影響有多遠,可能只有時間才能告訴人們答案。
↑2023年4月4日,在比利時布魯塞爾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北約)總部,芬蘭總統尼尼斯托在芬蘭加入北約儀式上發言。
在俄烏沖突的背景下,每一次有關軍事的新聞報道似乎都有所寓意。7月21日比利時舉行閱兵式慶祝國慶日,我照例在官方安排的攝影位置上拍攝既定動作。但當我拍攝數架美制F-16戰機群呼嘯著飛過城市上空時,一只飛鳥突然掠過取景器。飛鳥的“闖入”讓我眼前一亮,我隨即按下快門。照片中,這只飛鳥與“戰隼”相對而飛,形成了對立的戲劇性畫面,為這次平淡的采訪拍攝增添了一抹趣味和隱喻。
↑2023年7月21日,在比利時布魯塞爾,多架F-16戰機參加國慶日閱兵式。
除政治、經濟、文化類新聞外,在國際新聞報道中,體育攝影也是我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自新華社成為國際奧委會認可的國際奧林匹克攝影隊(IOPP)的一員以來,我一直注重用行動捍衛這來之不易的“金字招牌”。2023年雖然是體育小年,但本著“守土有責”的原則,我還是參與拍攝了不少體育新聞,記錄了不少精彩的瞬間。
比利時斯帕賽道是賽車界一條著名的賽道,這里的高速彎道——紅河Eau Rouge彎道因氣候多變、地勢起伏而充滿危險。歷史上,這里曾發生過多次事故乃至悲劇。在2023年4月的國際汽聯比利時斯帕6小時耐力賽上,我有機會在這里拍攝。比賽當天陰雨連連,賽道濕滑。剎那間,一輛保時捷賽車在高速出彎時失控,狠狠地撞到護欄上,發生了強烈的旋轉和撞擊;無獨有偶,片刻之后,一輛被認為是奪冠熱門的豐田賽車也發生了撞車事故,濃煙滾滾,令人揪心。得益于無比的專注度和相機的高速對焦、連拍功能,兩個最重要的新聞瞬間被我穩穩拍下,它們也展現出賽車運動的兇險與刺激。
↑2023年4月28日,Project 1 - AO車隊的美國車手海耶特駕駛保時捷911 RSR-19賽車在LMGTE AM組別排位賽中發生事故,高速撞上了賽道外的防護墻。
↑2023年4月28日,豐田Gazoo Racing車隊的新西蘭車手哈特利駕駛豐田GR010 - Hybrid賽車在超級跑車組別排位賽中發生事故,高速撞上了賽道外的防護墻。
2023年,我隨團隊參加了兩次大型體育賽事報道——8月的匈牙利布達佩斯田徑世錦賽和9月底至10月初的比利時安特衛普體操世錦賽。在布達佩斯田徑世錦賽現場,根據分工,我堅守著自己的拍攝位置,力求不放過任何面前的精彩瞬間。在高度的注意力下,我記錄了荷蘭人“摔丟”獎牌的關鍵瞬間,記錄了短跑名將理查德森的激情四射,記錄了中國鉛球運動員鞏立姣的“憨態可掬”,以及遙控相機視角下酷似雕塑的中國標槍運動員……
↑2023年8月19日,荷蘭隊第四棒選手博爾(右)在2023世界田徑錦標賽男女混合4X400米接力決賽終點前摔倒掉棒,美國隊第四棒選手霍爾莫斯沖向終點。美國隊以3分08秒80的成績奪得冠軍并創造了該項目新的世界紀錄。
↑2023年8月26日,美國隊最后一棒選手理查德森(右一)2023世界田徑錦標賽女子4X100米接力決賽中接棒后沖刺。
↑2023年8月26日,中國選手鞏立姣在2023世界田徑錦標賽女子鉛球決賽前與吉祥物一起熱身。
↑2023年8月23日,中國選手劉詩穎在2023世界田徑錦標賽女子標槍預賽中。
我的駐歐收官攝影報道——比利時安特衛普體操世錦賽同樣充滿故事性與戲劇性。
2013年,美國體操名將拜爾斯正是在安特衛普奪得了自己的首個世錦賽女子個人全能冠軍。十年之后,歷經體壇風云的跌宕起伏,她在自己“夢開始的地方”贏得個人第六枚世錦賽全能金牌,成為體操歷史上在奧運會和世錦賽上得到獎牌最多的運動員。賽后的頒獎儀式上,拜爾斯淚珠奪眶而出,在黑色背景襯托下顯得晶瑩剔透。通過長焦鏡頭,我捕捉到了這個瞬間,成為當天體壇新聞的熱點畫面。首次參加世錦賽的中國“小花”邱祺緣令人欣喜,她在高低杠單項決賽中表現完美,摘得職業生涯首枚世錦賽金牌,為2024巴黎奧運會奠定了信心。我的鏡頭穩穩地跟著她,拍攝她比賽過程中的一舉一動。完成動作后,她興奮地與教練擁抱,情緒十分飽滿,臉上充滿勝利的喜悅。我在場邊擁擠的記者夾縫中捕捉到了這個難得的瞬間,成為表現邱祺緣奪冠故事的關鍵畫面。
↑2023年10月6日,冠軍美國選手拜爾斯在2023年體操世界錦標賽女子個人全能頒獎儀式上落淚。
↑2023年10月7日,冠軍中國選手邱祺緣(右)在2023年體操世界錦標賽女子高低杠決賽后與教練擁抱慶祝。
2023年10月,隨著任期的結束,我在歐洲五年有余的攝影工作暫時畫上一個句號。五年來,我收獲滿滿,很榮幸能夠連續在《我在現場》欄目上講述我的歐洲故事,同時,我也希望未來能在更多新聞現場為讀者帶來更多精彩照片背后的故事。
鄭煥松2023年其他攝影作品:
↑2023年3月19日,在比利時東部的小城斯塔沃洛,裝扮成“白衣人”形象的表演者參加狂歡節游行。
↑2023年3月15日,在比利時布魯塞爾五十周年紀念公園,兩只鸚鵡在樹上棲息。
↑2023年4月18日,在比利時布魯塞爾,一名女子在櫻花下遛狗。
↑2023年7月30日,紅牛車隊荷蘭車手維斯塔潘在2023賽季世界一級方程式賽車錦標賽(F1)比利時大獎賽頒獎儀式上慶祝奪冠。
↑2023年10月2日,墨西哥選手保利娜·坎波斯在比利時安特衛普舉行的2023年體操世界錦標賽平衡木預賽中。
↑2023年10月7日,劉洋在比利時安特衛普舉行的2023年體操世界錦標賽男子吊環決賽后慶祝奪冠。
掃描下圖中的二維碼,觀看鄭煥松2023年的其他報道 ↓
策劃:蘭紅光
統籌:武巍、費茂華、周大慶、劉金海
編輯:章磊、楊純、金馬夢妮、郝建偉
記者:鄭煥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