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學鑾說,“份子錢”本來是一種正常的人際交往,是維系人際關系的一種手段。“培根曾經說過,沒有情義的社會就是一片繁華的沙漠。在禮尚往來的過程中,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變得更加親密、融洽,從積極的角度來看,一個有人情味的社會有利于增強社會的凝聚力、向心力。其實,‘份子錢’越給越多,也說明老百姓手頭有錢了,以前想給多了也沒有啊!但如果份子錢變了味道,沒有節制的人情消費確實讓人擔憂。”
專家表示,“隨禮風”盛行,容易造成互相攀比、鋪張浪費的不良風氣。更令人擔憂的是“份子錢”可能演變成變相的“行賄索賄”,成為一部分人斂財的一種手段。
“我們這兒的行情是同事之間隨50元—100元,如果領導辦事的話就多點兒。”潘霞是河北省一個縣級中學的老師,愛人在當地的一家政府部門工作。潘霞告訴記者,今年共有3個領導辦喜事,1個領導辦喪事,每人至少隨了200元。“領導請客,你又不能不去,給少了還不好意思。辦喜事的至少擺了100桌,算算那得收多少禮金呀!”
那么,份子錢能不能免了呢?
“正常的禮尚往來無可厚非,但不能把友誼物質化,不能用金錢來衡量親情、友情,更不能將其蒙上功利色彩。”夏學鑾認為,短期之內份子錢是難以消除的,但不要讓“紅包”給自己帶來壓力,應該根據個人的經濟情況量力而行,而不應為了虛榮心、面子好看而讓自己的生活出現窘況。
專家建議,政府部門應多加引導,在全社會提倡簡樸的社會風氣,比如多興辦公益婚禮、集體婚禮等;同時對領導干部嚴格要求,禁止大擺宴席,鋪張浪費。在農村移風易俗,倡導婚事新辦、喪事簡辦,減少隨禮的名目,降低禮金標準,把反對大操大辦納入到村規民約中加以管理。記者了解到,婁西艮所在的高集鎮,每個村都設有“白事理事會”,喪事由理事會統一辦,每家開銷在3000元以內,有效遏制了鋪張浪費、隨份子的風氣。
對那些希望借“隨份子”拉近同事、朋友間關系的現象,夏學鑾認為,增進感情的方式有很多種,金錢是買不來友情和親情的,應提倡一種溫馨、和諧、簡樸的人際關系。來源: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