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是中國的歷史文化大省,陜西的地下歷史遺存和地上歷史遺跡,無不震撼世界。從大雁塔、鐘鼓樓、兵馬俑、黃帝陵到西岳華山、黃河壺口瀑布、延安寶塔山,提起陜西的標志,不勝枚舉,但如果問起究竟陜西文化的核心符號是什么,陜西文化元素如何在日益多元化的社會中推陳出新、秀出陜西特有的風采,陜西文化如何適應市場經濟時代的要求,做出完美的市場與社會表現,相信很多人都有自己的觀點。6月20日下午,由陜西中華文物創意產業研究院主辦,陜西文物復仿制品開發有限公司、西安交通大學人文學院承辦,西安交通大學人文學院藝術系協辦的“陜西符號”文化創意沙龍暨陜西文化元素的物化表達專題研討會,在西安交通大學田家炳藝術中心隆重舉行。與會專家學者從陜西文化的精神內核,陜西文化的保護開發,陜西文化的市場化運作等多維視角回答了什么是陜西文化的核心符號以及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如何更好地開發利用陜西文化元素,實現其市場與社會價值。
陜西歷史博物館館長成建正結合陜西地域文化的四大特性即古老性、連續性、開放性、輻射性提出了陜西特色文化創意產業的具體路徑,在傳統文化元素中貫入現代性理念,將藝術性、大眾性、實用性緊密結合起來,整合多方資源走一條開發、生產、銷售、監管和諧統一的文化產業化之路。
西安交通大學人文學院副院長黎荔通過對網民票選出的陜西十大文化符號如兵馬俑、大雁塔、碑林等一一闡析指出對陜西文化符號的物化表達必須實事求是從客觀實際出發遵循產業化的道路,通過碎片化、輕量化的具體方式使陜西的文化符號做出完美的市場表達。
陜西文物復仿制品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肖琪表示,陜西文化產業的發展壯大離不開各界學者的建言獻策,離不開各方人士的通力合作,以后文仿公司將更多開展類似活動,在“傳承薪火、推陳出新、文化交友、共圖發展”理念下為陜西文化產業的大繁榮、大發展貢獻力量。
陜西省作家協會黨組書記雷濤從尚德重禮這一西安城市精神的內核出發,提出通過發掘、搶救“陜西符號”為貫徹實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出陜西貢獻。(三秦都市報 余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