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太太在家也生活不能自理,也得請護工,不如放在醫院,有醫生護士看著,病人家屬肯定愿意。”王芳的護工說,家屬長期出差沒時間照顧,急診室24小時有醫護人員,“這算是個不錯的過冬地。”
急診室醫生介紹,王芳付給醫院的是每天24元的基本床位費,80元醫事服務費,9元的護理費,9元的取暖費,“每天共計122元,按照北京醫保的報銷比例,退休的報90%,沒退休的報85%。”
每天住著急診病床,王芳只需支付12元錢。
“你不能轟也不能趕,患者出不出院是需要醫院和患者或家屬協商才能決定的,家屬不同意出院,只能這么著。”王震說著自己都笑了起來。
轉??撇》砍呻y題
醫生私下告訴王燕,母親年老治愈的可能性不大,病情易反復,容易壓床。
記者調查多家醫院發現,急診科病床住著很多老年人。
“看看這留觀室內,基本全是老病號。這些老病號長年臥床,但都壓在急診科。”多家醫院急診科醫生說。
北京市衛生局醫政處統計,全市66家三級醫院中,半數存在老年復雜慢性病患者、終末期慢病患者長期滯留,急救床位緊缺的問題。
衛生部急診醫學質量控制中心秘書、協和醫院急診科副主任醫師徐騰達此前指出,目前急診科非急癥病人的比例達到了32%。
張淑麗側臥在西城一家三甲醫院急診病床上,84歲的她鼻孔里插著一根長管,閉著眼,一動不動。
王燕和妹妹晝夜換班照顧母親,在狹小病床過道里,姐妹倆陪著母親住了一個多月了。
“我們找關系才住進來的。”王燕說,母親患有肺炎,今年入秋后發病,先后找到西苑醫院、人民醫院、腫瘤醫院,“人家都不收治”。
醫生私下告訴王燕,母親年老治愈的可能性不大,病情易反復,容易壓床,“像燙手的山芋,沒有醫院收。”
上個月張淑麗病情加重,姐妹倆托人來到這家醫院,這才住進急診科。
一周后,老人肺炎得到控制,出院檢查時查出淋巴癌擴散,王燕提出轉入??撇》拷邮芨玫闹委煛?/p>
“不行。”王燕轉述??撇》酷t生的答復說,“醫生說如果入住,必須得接受我們統一化療。像患者現在的身體狀況,這邊化療,那邊就得準備后事。”
張淑麗隔床的病人家屬趙寶森說,老伴兒三個月前入住??撇》勘痪?,只能住在急診留觀室內,這一住就是三個月。
得知記者采訪急診病床被占用,王燕和趙寶森坦言,他們也不想占著急診留觀室床位,可是沒有地方收治,只能住在急診室。
“急診病號多,環境嘈雜,要是有地方去誰愿意呆在這?”趙寶森說,老伴兒剛開始只有肺炎,由于抵抗力弱,住在急診三個月下來已經是8種病疊加交叉感染。
12月21日下午,剛住進留觀病房的一名約50歲的男患者轉入??撇》浚淮髱?ldquo;滯留”患者的家屬感嘆,“能動能走的進了病房,躺在床上不能動的卻呆在急診,這不是反了?”
醫生挑病人急診科成孤島
“急診病床住的基本都是‘三不了’病人,治不了的,好不了的,回不了家的。”
“急診科已成各醫院的孤島,我們求著專科病房收治長期壓床的急診病患,我們都能求哭了,但他們還是不收。”急診科醫生王震說。
這種說法得到北京多家醫院急診醫生的認同,他們認為,把急診科當成“養老院”和“旅店”的患者還是少數,真正影響急診病床周轉的是大量無法轉入??撇》康睦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