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周日)晚7時許,陜西省政府10號樓前人來人往,洛南縣陽光村鎮銀行執行董事杜小冬步履匆匆走進10號樓常務會議室,此時已有不少人在座位上預習參考資料,還有人圍在一起討論村鎮銀行的政策走向,這是杜小冬第一次到省政府常務會議室聽“理論、政策、產業”周末講座。
從今年2月21日開始,每周日晚8時,省政府面向領導干部定期舉行實用型、專題性講座。這種由省級政府主導,面向領導干部的“周末講座”,系全國首創。
講座類型
行業專家主題講座
杜小冬參加的這期講座主題是“村鎮銀行”,由中國銀監會合作部副主任邢桂君主講。聽講人員包括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江澤林,省政府副秘書長張光進,省發改委、省科技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財政廳、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省國土資源廳、省環境保護廳、省統計局等19個省直部門的主要負責人,以及省銀監局等金融監管部門的“一把手”。
講座在晚8時準時開始。“村鎮銀行建設上,陜西錯過了一個歷史機遇,但抓住了機遇‘尾巴’,省上叫我來主要是談解決問題的辦法。”邢桂君開門見山,從2007年到今年6月底,全國已組建的945家村鎮銀行中,陜西僅有11家,在全國排名倒數第10。邢桂君建議,陜西應把支持村鎮銀行發展和農村信用社改革結合起來,盤活資金存量。
一個半小時授課后,是半小時的互動。江澤林坦言,我省農村金融發展較為薄弱,接下來將推動解決這一問題。“講座都說到我們村鎮銀行困境的點子上了。”杜小冬說,“過去縣級政府對村鎮銀行不夠支持,這次講座透露了積極信號。”
如何選題
關注我省重點產業熱點問題
講座定位“理論、政策、產業”,省政府副秘書長張光進介紹,近一階段的周末講座緊扣我省產業發展,全面覆蓋了我省八大支柱產業、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三次產業以及特色文化產業。接下來將舉行“十三朝”系列講座,同時還有前沿技術領域,如“3D打印”等。
另一部分主題來自理論和政策領域,視當前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熱點、難點、焦點而定。如8月1日起全國推行“營改增”試點,5月12日的講座就專門請國家財政部有關司長作“營改增”政策解讀。
“放在周日晚間,是為保證學習時間。”張光進介紹,每期講座除常務副省長、秘書長和一名副秘書長外,省發改委、科技廳、工信廳、財政廳、人社廳、國土資源廳、環保廳、統計局和省政府研究室的9個部門“一把手”也固定參加。
講座還會根據專題內容擴大范圍,如講座內容中產業集中地的市長和縣委書記、相關企業負責人等。“每次常務會議室都坐得滿滿的,很多人申請來聽課。學習是好事,我們會根據情況適當擴大。”張光進說。
課上講啥
結合工作講解案例
課上怎么講?比如煤化工產業,專家要解讀技術路線、工藝流程、關鍵設備、產業鏈等,在一個半小時內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講清楚,并用幻燈片展示。
講座內容緊密結合實際工作,采用案例講解,通過“解剖麻雀”來探討該行業前沿、現狀、問題和對策,讓聽講者形成清晰的認識。
根據周末講座的“規矩”,所有聽講者,包括常務副省長在內,必須在會后10日內撰寫心得體會并上交,沒有例外。“再忙也得自己寫。”省政府研究室主任錢遠剛說,不強求文字工整,但一定要有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