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招考分離、全國統考減少科目、不分文理科、外語等科目一年多考……剛剛結束的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釋放出多個推進高考改革的信號。19日,教育部新聞發言人續梅透露,目前,相關政策正在研究制定,文理不分科方案將很快出臺。
不分科高考
三年內實施可能性不大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要求推進考試招生制度改革,探索招生和考試相對分離、學生考試多次選擇、學校依法自主招生;逐步推行普通高?;诮y一高考和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的綜合評價多元錄取機制;探索全國統考減少科目、不分文理科、外語等科目社會化考試一年多考等。
招生制度改革一直是教育部的重點工作,今年教育部工作要點中就明確提出,研究制定高考改革的總體目標和基本框架。記者昨天從教育部獲悉,目前相關政策都在推進,有的政策已經成型,會盡快推出,還有一些正在研究。文理不分科方案也將很快出臺。
但據業內人士分析,不分科高考,未來三年高考實施的可能性不大。據分析,文理不分科方案最快在今年年底前出臺。為確保對考生的公平,一般涉及高考改革的政策都會提前三年公布,也就是從公布政策當年上高一的學生開始實施。這意味著,高中教學不分文理科最快從明年9月入學的高一新生實施,三年后,也就是2016年高考才有不分科高考的可能。
但2016年高考實施的可能性也不大。本市上月曾就《2014-2016年高考高招改革框架方案》,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其中提到2016年高考,仍會考文科綜合和理科綜合,這也透露出一個信號,當年高考仍會分文理。
依據《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至2020)》的相關規定,現行高考文理分科考試、分科錄取的制度將在2020年前取消,這將有助于高中文理分班教學現象的改變,使學生兼學文理,全面發展。
會否增加學習負擔?
我國高考一直以來是分文理考試,分科錄取。幾年前,部分省區曾嘗試“3+大綜合+1”的高考方案,“大綜合”包含政、史、地、理、化、生6科,由于加重學生負擔,被迫取消。
有專家分析,“取消文理分科”意在增加學生綜合素質。也有中學校長認為,現代社會需要復合型人才,從培養人才角度,不分文理科比較好。理科生不學政史地等知識,會缺少文化底蘊,而文科生不懂理化生,在理性思維上也會欠缺。但學生擔心,不分文理科,所有科都要學是不是會增加學習負擔?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表示,中學過早分文理,會導致學生知識結構出現偏差。但如果不分文理科則必須與招考分離同步推進。所謂招考分離,就是中學自主教學、考試社會組織、大學自主招生,依據統測成績、中學學業成績和大學面試錄取考生。改變一考定終身,才有可能避免文理不分科給加重學生學習負擔。
部分科目一年多考
年內提出英語一年多考方案
依據《教育部關于2013年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的意見》,今年將研究提出高考英語科目一年多次考試實施辦法。
據記者了解,英語一年多次考試已在部分省市區開始試水。
依據本市《2014-2016年高考高招改革框架方案》(征求意見稿),從2016年起,本市高考英語實行社會化考試,一年兩次考試,學生可多次參加,按最好成績計入高考總分。目前,征求意見已經結束,預計年內出臺正式方案。
此前,浙江、天津等地也已開始試水高考英語一年多考。例如自2009年起,浙江高考英語30分的聽力部分就放在每年3月和9月舉行,學生最多考兩次,可選最高成績計入總分。(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