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法(修訂草案送審稿)》目前正在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在修訂草案中提出,國家建立食品安全管理人員職業資格制度。此項制度對食品安全管理有何意義?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吳鵬提出了他的看法。
強化食品生產經營企業的主體法律責任
近年來,我國食品行業迅速發展。目前,共有食品生產經營者約850萬戶,其中生產加工企業約12.3萬家,食品流通經營主體約577萬戶,餐飲服務單位約260余萬戶。而食品生產經營中需要控制的風險因素日益增多,食品安全風險防控能力要求的專業性、技術性越來越強。
吳鵬認為,為了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進一步落實企業食品安全主體責任,提高食品安全管理人員的職業化水平,我國迫切需要建立統一的食品安全管理人員職業資格制度。
“從構建全國食品安全防控體系來講,面對一個13億人的食品市場和不斷出現的食品安全威脅,盡快培養一批具有專業技能的食品安全管理人員,對食品生產經營全過程進行監督指導,承擔相應的職業責任和道德責任,對于健全食品安全防控體系,推動食品安全風險防控的規范化、專業化十分必要,因此食品生產經營者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配備專職或者兼職食品安全管理人員。”吳鵬說。
在以往出現問題的食品中,大多問題出現在食品生產經營企業對食品的加工、生產把關監管不嚴。據了解,目前大中型企業普遍設置有食品安全控制機構,配備質量總監、質量部經理、食品安全工程師等專職的食品安全管理人員,但對這些人員的食品安全專業技能沒有統一的要求。
“食品生產經營企業是食品安全的第一責任人,應當誠信自律,保證食品安全,對社會和公眾負責。根據法律規定,食品生產經營企業在生產加工場所、設施設備、原料、食品添加劑等方面負有多項義務,為確保食品生產經營企業能夠依照法律規定履行相關食品安全義務,需要對食品安全管理人員設定一定的資格條件,這樣能夠強化食品生產經營企業的主體法律責任。”吳鵬說。
提高食品安全管理人員的職業化水平
吳鵬介紹,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2012年各類規模以上或者限額以上的生產經營單位數總計為74762家。由此看,在制度實施中,全國7萬多家規模以上的企業必須配備專職的食品安全管理人員,其他生產經營者只需配備兼職的食品安全管理人員。而人員的配備能夠提高食品安全管理人員的職業化水平。
2009年施行的《食品安全法》第32條規定,食品生產經營企業應當“配備專職或者兼職食品安全管理人員”,但對食品安全管理人員的資格條件,并沒有做出規定。
“近年來發生的不少食品安全事故都與從業人員的食品安全素質和能力低下相關,部分食品安全管理人員職業化水平較低,不能有效適應保障食品安全的需要。”吳鵬說。
吳鵬介紹,建立食品安全管理人員職業資格制度是西方發達國家通行的做法。“在美國,食品安全領域主要的職業資格證書有食品安全職業資格證書(CFSP)、食品保護職業資格證書(CFPP)、國家職業食品經理證書(NCPFM)、食品安全管理員證書(FSMC)等。不同的資格證書針對不同職業崗位,對申請者的資歷要求也不完全相同,但無論申請哪種資格證書,都必須經過權威機構規定的培訓,通過國家職業資格考試和鑒定。日本的生產加工企業也要設置食品衛生管理員,食品衛生管理員是企業內除企業負責人以外衛生管理的最高責任人。而澳大利亞主要是生產經營單位都要從企業內部選派一名質量監督員,經過專門培訓,取得相應資格后,由州一級政府任命并發給證書,全面負責企業內部食品安全監督工作。”
“職業化是順應時代和社會發展的客觀需要。食品行業具有很強的專業性和技術性,隨著新的原料、產品、技術、標準、管理等要求不斷引入到食品領域,發現和排除食品安全隱患,既需要具備生物、化學、物理等自然科學知識,又需要掌握法律、標準、管理等方面的知識。”吳鵬說,“建立食品安全管理人員職業資格制度,有助于明確食品安全管理人員的條件、要求、義務、責任,提高食品安全管理人員的職業技能和專業水平,從整體上提高我國食品安全保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