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漢墓挖出長劍后又出土古代“保險箱”(揚子晚報12月26日A42版刊登了六合區方州廣場地鐵口施工于24日開挖出一個古墓,里面不僅有大量棺木,還發現了一把1米多長的寶劍。當地警方得知此事后迅速封鎖工地,停止開挖,并與南京市文保部門聯系。昨天,南京市文物部門工作人員到達現場組織專業人員對古墓進一步挖掘。很多看過揚子晚報報道的讀者對此事產生濃厚的興趣,希望了解寶劍的主人是誰,寶劍入何處,古墓內還有啥其它寶物,揚子晚報記者昨天下午再探古墓開挖現場。
墓旁驚現 “舊時的保險柜”
昨天下午兩點,這處古墓經文保挖掘施工全部打開。記者看到,古墓內有兩尊并列的棺木,左側的棺木已被挖掘機不小心挖開,但棺木下半部分完好完損,右側棺木亦然。記者看到兩座并列的棺木底部和周邊被一層約30厘米厚的木板包裹著,右側那座棺木的底部顏色呈桔紅色。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塊棺木被油漆過,而且是整塊板材。工作人員在棺木內及周邊發現少量陶罐,記者在現場看到,被發掘的陶罐大小不一,最小只有茶壺那么大。
就在南京文物局考古人員在對棺木內物品進行清點時,現場挖掘人員又傳來新消息,在距古墓不到一米遠的地方,發現一個木質結構箱柜。這個木質結構箱柜呈長方形,長約2米,寬約1米,高1.5米,箱柜上面被4整塊木板蓋著。工作人員將木板蓋挪走,發現木箱柜內有渾濁的水。將水清理一部分后,箱柜底部露出數件文物,工作人員將文物一件件取了出來。記者看到,被取出的文物有碗、罐,還有沾著淤泥的工藝品以及金屬物件,取出約10件后,工作人員接到一個電話,便停止了取物,還讓人弄來幾桶水重新傾倒到箱柜內。現場工作人員小聲議論,這個木箱柜類似沿用至今的保險儲物柜,是古時權貴人家埋葬時的陪葬品。據工作人員透露,儲物柜內的物品將過一天全部取出。
鋒利寶劍還有待鑒定
古墓發現時,棺木中曾發現一把1米多長的鋒利寶劍。對此,記者昨天從當地警方獲悉,目前這把寶劍尚在當地馬鞍派出所物證室保險柜存放著。據現場一名文物挖掘人員透露,根據現場出土的陶罐等物品來分析,這座古墓應該是漢代的,因為六合古稱棠邑,是漢代劉邦手下大臣陳嬰及其后代的封地。漢代的劍既有銅劍和鐵劍,兩種劍都出土過,但這么長的劍,這么鋒利的劍身很罕見。
據業內人士分析,佩戴如此長劍的人,墓主人應該是將軍級別的。由于這把寶劍跟隨墓主人南征北戰,屢建奇觀,在其去世后,人們把這把立過戰功的寶劍跟隨墓主人一同入葬。對于這把寶劍的真實身份,南京市文物部門將邀請有關專家作進一步鑒定。
六合北門方州廣場發現古墓后,附近居民曾懷疑周邊還存有古墓。市文物局為慎重起見,立即組織專人對周圍區域進行拉網式勘探。截至29日下午4時,古墓周邊地下尚未發現古墓跡象。寧天城際六合地鐵項目五標段一名負責人告訴記者,為了配合文物挖掘,他們無償提供支援,并全力配合。(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