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德州7月26日電 題:李克強與“新市民”細聊“進城上樓”
作者 李欣 楊曉衛 梁奔
山東德州市袁橋社區24日意外迎來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考察,中新社記者次日來到這里時,許多居民還在談論著李克強總理與他們聊天時的場景。
“其實俺也不會總結,只是把心里實實在在的感覺說出來。”71歲的社區居民王豐元,向記者回憶起那天與李克強一起“總結城鎮化有什么好處”的場景。
袁橋社區是李克強此行考察山東的首站。這里以前是袁橋村,2010年10月,社區改造一期改造工程完成后,1400多名以前村民從舊村落“上樓”住進新型社區,成為了“新市民”,其中便包括王豐元。
那天在社區小涼亭內,當著李克強的面,王豐元總結出城鎮化六大好處。
“‘上樓’后,小孩兒上學更近、周圍環境更衛生、老人看病就醫更快、買東西更方便、進城的路更順車更多、社區公共設施更全。”王豐元說。他注意到,李克強總理當時聽他說一條,就掰一個手指。
“進城享受醫保、低保,這兩點是我說的。”同樣與總理圍坐在涼亭的居民邱振生對記者說。
邱振生以前是袁橋村的村民,患有糖尿病,他說:“由于需要打胰島素,沒有醫保時每個月花60多元人民幣,現在用醫保,能省一半錢。”
“進城‘上樓’的好處可不只這些,現在有集體供氣供暖,我們女人再也不用煙里來火里去。”看到鄰居們與記者聊得火熱,一旁的居民李鳳榮繼續補充道。
李鳳榮目前在袁橋社區附近的一家太陽能企業做焊接工人,每個月收入1800元人民幣,她說打工比種地掙的錢要多好幾倍。
袁橋社區警務室民警張惠那天也與李克強有過一番交流,在社區警務室,面對李克強的一連串專業問題,已經做了十年社區警察,四年戶籍警察的張惠還是有點“招架不住”。
“從這些問題可見總理很關心農民的戶籍問題,關心農民‘變成’市民的門檻,關心戶籍政策的落實,關心農民與市民的待遇。”張惠說。
張惠回憶道,“總理特別叮囑我們,山東是農業大省,農民很多,要用心為愿意成為‘新市民’的農民們服務。”
同在袁橋社區警務室的年輕民警呂朋介紹說,由“新市民”組成的社區與其他社區不太一樣,民警常常充當家庭、鄰里糾紛調解員,治安防范宣傳員。“基層警務室每天的工作很瑣碎,我根本沒有想到總理還會來這么基層的社區,還能與社區普通民警面對面交談。”呂朋說。
“總理離開袁橋社區時說,新型城鎮化就是讓大家過上和城里人一樣的好日子。”袁橋社區支部書記宿士利告訴記者。
目前袁橋社區每年公共收入是300萬元,除社區正常開支外,還用于為社區老年人提供生活醫療保障、免費身體檢查,扶持社區幼兒園、聘請周末少年兒童才藝課教師、組織婦女家政培訓等。今年年底社區二期工程完工后,附近其他村民也將陸續回遷。
“我得盤算著怎么才能擴大社區的公共收入,實現讓生活更好。”宿士利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