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太原4月15日電(高雨晴)古老文博“擁抱”前沿科技。當下,VR、三維建模、360度全景導覽等數字技術,在文博領域的應用愈加廣泛,催生中外文物“云”游熱潮。
受疫情影響,近日來,中國多地文博場所暫時閉館“謝客”,各大博物館多元化服務“云上開花”。天津博物館、河南博物院、山西博物院等,相繼推出“云觀展”“云游覽”“云賞花”等“云”系列活動,通過全景導覽等技術,讓民眾身臨其境,一飽眼福。
線下展覽3個月后,山西博物院的《從地中海到中國——絲綢之路文物展》以線上展覽方式重新回到民眾視野。這場“云展覽”中,觀眾同190余件文物穿越時空,從黃河中游向西,越過帕米爾高原,經中亞、西亞到達地中海,途經中國、哈薩克斯坦、阿富汗、伊朗、希臘等多國,感受東西方文明交融的魅力。
據山西博物院工作人員介紹,通過VR虛擬現實技術,全景導覽將展覽的線下場景實拍后還原到線上。線上進入展廳后,選擇切換不同場景畫面,展覽的每個場景觀眾都可以360度全景“云觀展”。
去年7月,海外漂泊近百年的天龍山石窟“第8窟北壁主尊佛首”回歸故土,引海內外關注。為彌補線下閉館的遺憾,天龍山石窟博物館推出《美成天龍——天龍山石窟數字復原展》和《復興路上·國寶歸來——天龍山石窟回歸佛首特展》兩大線上展,360度全景導覽讓民眾在手機方寸之間就能一睹佛首真容。
此外,千年皇家園林晉祠也開啟“云游覽”模式。侍女像、鐵人像、水鏡臺、獻殿、圣母殿……VR全景技術讓游客身臨其境漫游園林,近距離欣賞晉祠文物。太原博物館同樣利用數字化平臺優勢,在其官方微信公眾號推出“線上展覽”“線上活動”“線上課堂”。
“線上展覽是通過前期拍攝展廳全景圖,并以VR場館形式呈現給觀眾。”該館公共服務部主任侯艷芳表示,即使有些展覽已經撤展,觀眾依舊可以在線上參觀原貌,讓其足不出戶“走”進博物館,隨時隨地觀看精彩展覽,近距離感受精美文物。
不只是山西。近日,上海博物館整合線上資源,為游客提供多個永不落幕的“云上展覽”系列專題。其中,為配合“東西匯融:中歐陶瓷與文化交流特展”線上云展,該館還在移動端推出《中歐陶瓷奇幻之旅》小程序,以游戲互動方式,帶領觀眾來到中歐陶瓷貿易的四個重要站點,領略陶瓷的文化魅力。
此前,浙江省博物館聯合國內32家文博機構以中國古代女性圖像為主題,在“云端”展示了上千件藏品。借助數字技術,該館與安徽博物院、江西省博物館等多個文博單位“云互動”,讓各地觀眾跨越地理阻隔,通過媒體屏幕查看其他博物館展覽的現場畫面。
有學者認為,將博物館搬上“云”端,這不是因疫情產生的變量,而應成為博物館數字化、進一步走向公眾的常量。據國際博物館協會報告顯示,2020年,全球采用線上展示藏品、展覽和直播的博物館增加了15%以上。
盡管如此,因疫情居家“云游”的民眾,依舊期待早日與文物線下相約。有網友在晉祠官方微信公眾號留言區如是寫道:“待一切如常,再去看雙塔寺的明代牡丹和碑帖,看植物園的雨林和仙人球,看晉祠的周柏銀杏獻殿鐵人雕梁畫棟,看跑贏雨災的晉祠依然深沉傲立。我們都可以立于風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