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4月26日電 據生態環境部官方微信消息,第二輪第六批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深入一線、深入現場,查實了一批突出生態環境問題,核實了一批不作為、慢作為,不擔當、不碰硬,甚至敷衍應對、弄虛作假等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為發揮警示作用,切實推動問題整改,對第三批5個典型案例進行集中公開通報。其中,內蒙古赤峰克什克騰旗違規占用國家森林公園,生態破壞問題突出。具體如下:
2022年4月,中央第三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督察內蒙古自治區發現,赤峰市克什克騰旗黃崗梁鐵礦區的7個采區全部在內蒙古黃崗梁國家森林公園范圍內,污染防治措施不到位,生態破壞問題突出。
基本情況
赤峰市克什克騰旗黃崗梁鐵礦區現有內蒙古黃崗礦業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黃崗礦業公司)和克什克騰旗西北礦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西北礦業公司)兩家采礦企業。長期以來,兩家企業礦區與黃崗梁國家森林公園重疊,污染防治和礦山生態修復治理不到位。
主要問題
(一)違規占用國家森林公園采礦選礦
內蒙古黃崗梁國家森林公園成立于1996年8月。1994年頒布并于2011年和2016年兩次修訂的《森林公園管理辦法》均明確規定,禁止在森林公園毀林開墾和毀林采石、采砂、采土以及其他毀林行為。2018年1月,國家有關部門《關于進一步加強國家級森林公園管理的通知》明確規定,國家級森林公園內禁止開展開礦、開墾、挖沙、采石、取土以及商業性探礦勘查活動。督察發現,黃崗梁鐵礦區兩家企業卻在黃崗梁國家森林公園內建有7個采區、7家選礦廠、4座尾礦庫及相關輔助工程,每年采選鐵礦及其它伴生礦合計約340萬噸。經核實,兩家采礦企業的3個采礦權均未落實國家森林公園管理有關規定,長期違規開采,礦區面積合計為24.97平方公里。
2022年4月2日,督察組調取衛片顯示,黃崗梁鐵礦區兩家企業7個采區全部位于黃崗梁國家森林公園內(二)生態環境違法行為多發頻發
督察發現,兩家采礦企業生態破壞和環境污染問題突出,多次被當地有關部門處罰。僅2018年一年,這兩家企業就因揚塵污染和廢水超標排放等環境違法行為被處罰4次,2019年以來,又因非法占用林地被處罰4次,涉及非法占用林地126畝。現場督察還發現,大量尾礦和廢石露天堆放,未采取防雨、防揚塵、防流失措施,污染較為突出。
2022年4月3日,督察組使用無人機拍攝發現,西北礦業公司露天堆放廢石,未采取防雨、防揚塵、防流失措施(三)礦山地質環境生態修復治理工作滯后
按照相關部門的要求,黃崗礦業公司制定并組織實施了《內蒙古赤峰黃崗鐵礦Ⅰ、Ⅱ區礦山地質環境分期治理方案》,但在2019年申請驗收時,因多處廢石場未完成場地清理和植被恢復工作而未通過驗收。另外,治理方案中涉及的Ⅱ1區已閉坑露天采場,總面積為1.52平方公里,被劃定為礦山地質環境影響嚴重區。督察發現,該采場僅部分回填,未達到生態修復效果。黃崗礦業公司尚有至少8處廢石場和露天采場需要加快場地清理或回填、植被恢復等生態修復工作。另外,西北礦業公司在礦區四周隨意堆放廢石,自2018年停產至今,未對礦區多處廢石場開展生態修復治理,廢石長期侵占土地,露天堆放,破壞植被。
2022年4月3日,督察組使用無人機拍攝發現,黃崗礦業公司Ⅱ1區露天采場生態修復不到位原因分析
赤峰市克什克騰旗對黃崗梁鐵礦區占用國家森林公園問題重視不夠,有關部門采礦權證審批把關不嚴、監管不力,導致環境違法行為多發,生態修復治理工作滯后,生態破壞問題突出。
督察組將進一步調查核實有關情況,并按要求做好后續督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