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4月26日電 據生態環境部官方微信消息,第二輪第六批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深入一線、深入現場,查實了一批突出生態環境問題,核實了一批不作為、慢作為,不擔當、不碰硬,甚至敷衍應對、弄虛作假等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為發揮警示作用,切實推動問題整改,對第三批5個典型案例進行集中公開通報。其中,新疆一些地方落后產能淘汰不力,違規產能管控不嚴不實。具體如下:
2022年4月,中央第五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督察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發現,伊寧縣、伊吾縣、奎屯市等地盲目上馬項目,淘汰落后產能工作不力,違規產能監管不嚴不實,地方有關部門把關不嚴、履職不力。
基本情況
新疆產業結構偏重,“十三五”末,六大高耗能行業工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企業工業增加值比重50.5%以上。堅決遏制高耗能項目盲目發展,是新疆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
主要問題
(一)個別地方盲目上馬項目
2019年7月,國家有關部門印發的《工業窯爐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方案》明確要求,禁止單獨新建燃料類煤氣發生爐。督察發現,伊寧縣伊東工業園區管委會以園區清潔煤制氣中心的名義為伊犁閩陶陶瓷有限公司3臺1500噸/小時企業自用燃料類煤氣發生爐“打掩護”,伊寧縣發改委違規于2020年予以備案,目前該設施已基本建成。此外,該企業建筑陶瓷生產線能效未達先進值,不符合新建高能耗項目相關要求,地方有關部門仍默許項目違規建設。
督察組現場檢查發現,伊犁閩陶陶瓷有限公司煤氣發生爐已基本建成伊吾縣新疆宣東能源有限公司1000萬噸/年蘭炭項目在未取得節能審查和環評批復情況下,于2020年11月擅自開工建設,地方及有關部門不僅長期未制止違法行為,反而以重點工程名義大力推動,直至督察組指出該問題后,地方才予以處罰。
《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明確規定,禁止新建限制類產業項目。督察發現,2020年9月,阿克蘇地區有關部門以承接產業轉移為名,違規批復溫宿縣新疆創立化工有限公司3500噸/年限制類鉛鉻黃顏料生產裝置,目前該生產線已基本建成。
(二)落后產能淘汰不力
石化行業200萬噸/年及以下常減壓裝置屬于國家產業政策早已明令淘汰的落后生產工藝,應于2013年底前淘汰。督察發現,奎屯市新疆天正中廣石化有限公司頂風新上淘汰類煉油項目。該公司60萬噸/年重油深加工及配套工程項目于2016年10月通過當地發改部門備案,但企業在實際建設中“偷梁換柱”,于2019年建成一套屬于淘汰類的100萬噸常減壓石油煉化裝置,2019年、2020年均外購原油違規從事煉油生產。督察還發現,新疆一些地方近年來以重油加工或瀝青加工的名義違規建設了多個屬于淘汰類的煉油項目,相關部門監管不嚴,放任企業違規生產。
督察組使用無人機拍攝,新疆天正中廣石化有限公司違規建設100萬噸淘汰類常減壓石油煉化裝置(三)違規產能監管不嚴不實
和靜縣新興鑄管新疆有限公司違反產業政策要求,以鑄造高爐名義建成1座588立方米普通煉鋼用生鐵高爐,實際并未建設配套鑄造設備。為規避違規產能整改,企業屢次弄虛作假,并于2017年11月以1280立方米高爐的名義對違規建設項目進行了竣工驗收?,F場督察發現,該高爐長期用于煉鐵生產,地方有關部門未予監管。此外,督察還發現,該高爐出鐵口大量煙氣收集不到位,無組織排放問題十分突出。
督察組現場督察發現,和靜縣新興鑄管新疆有限公司588立方米高爐煙氣無組織排放問題十分突出原因分析
伊寧縣、伊吾縣、奎屯市、和靜縣等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樹得不牢,默許縱容甚至推動違規建設和生產行為;有關部門監管不嚴,履職不力,失職失責問題突出。
督察組將進一步調查核實有關情況,并按要求做好后續督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