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4月26日電 (記者 高凱)最高人民法院日前發布2021年中國法院10大知識產權案件和50件典型知識產權案例,作為全國首例支持權利人要求短視頻平臺采取事前防控措施阻止侵權視頻不斷上傳的行為保全裁定,深圳市騰訊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等訴北京微播視界科技有限公司、重慶天極魅客科技有限公司侵權《斗羅大陸》訴前行為保全案入選。
近年來,短視頻與自媒體產業蓬勃發展,但該領域的侵權問題也十分嚴重。短視頻平臺上充斥著海量侵權內容,這些內容給短視頻平臺帶來了巨大的流量。然而,權利人的維權行動卻常常陷入“通知-刪除-再通知-再刪除”的無意義循環,導致權利人與短視頻平臺之間的利益嚴重失衡。《斗羅大陸》訴前行為保全案的入選,為解決這一侵權頑疾傳遞了積極的信號。
《斗羅大陸》訴前行為保全案中,重慶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認為,涉案《斗羅大陸》是正在熱播的動漫視聽作品,該動漫作品在騰訊視頻的總播放量超過295億次,用戶評分達9.3分,影響較大,可以為申請人帶來較高的廣告流量和VIP會員收入。被申請人微播視界公司的抖音APP上"斗羅大陸話題"最高達214.7億次播放量,可見用戶數量龐大,且在抖音APP平臺上傳被控侵權視頻的用戶數量多,傳播范圍廣,如不及時制止被控侵權行為,將導致申請人市場交易機會喪失,給申請人造成流量降低、收入減少和競爭優勢削弱等難以彌補的損害。因此,為了防止侵權行為的繼續和侵害后果的擴大,法院對申請人提出的刪除、過濾和攔截侵權視頻的保全申請予以支持。
在該案的復議裁定中,法院進一步闡釋道,“通知-刪除”規則系在特定技術條件之下,基于平衡權利人與平臺之間的利益而制定,網絡服務者對于網絡用戶利用其平臺實施的侵權行為并非只負刪除義務,而是負有采取刪除、屏蔽、斷開鏈接等必要措施的義務。必要措施的界定與技術發展密切相關。在現有技術能實現過濾、攔截等功能且成本可承受時,則平臺在知道新侵權視頻仍在不斷上傳的情況下,其在刪除已有侵權視頻外承擔過濾、攔截義務則是理所當然。
本案及時回應了規制平臺先侵權后治理發展路徑的司法需求,對同類案件具有示范意義,其確立的相關司法理念具有較高的理論和實踐意義,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而在全面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的司法理念下,該案樹立的裁判規則也推動了視頻行業整體侵權治理效果的提升。
與此同時,國家監管層面也正在不斷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去年12月,國家廣電總局發布了最新的《網絡短視頻內容審核標準細則(2021)》,第二十一條特別指出不得未經授權自行剪切、改編電影、電視劇、網絡影視劇等各類視聽節目及片段。
北京冬奧會前夕,為切實做好2022年北京冬奧會版權保護工作,最大程度減少侵權發生,中國版權協會、中國版權保護中心、中國文字著作權協會、中國音樂著作權協會、中國音像著作權集體管理協會、中國攝影著作權協會曾聯合發出倡議,規范北京冬奧會版權保護有關工作。該倡議提出,各平臺企業應當主動對侵權北京冬奧會版權行為履行較高注意義務,針對各自平臺上可能出現的侵犯北京冬奧會相關版權的現象,采取專門措施予以預防管控。
從長遠來看,要進一步維護正常的網絡秩序、推動網絡視頻行業的繁榮發展,一方面要不斷加強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力度和行業自律,另一方面要鼓勵長視頻、短視頻的內容創作者發力原創內容生產,進而構建起更加健康多元的內容生態與綠色有序的市場環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