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烏魯木齊5月8日電(陶拴科 繆文琴)退伍不褪色,轉業不轉志,一生只為守邊疆。這句話用在一生只干一件事的蔡森身上再合適不過了。
在新疆塔城,一望無垠的塔爾巴哈臺山、吾爾喀夏山橫臥在中國與哈薩克斯坦邊境線上,這里原始森林密布其中,水草豐美,是當地的夏季牧場之一。然而在這140余公里的邊境線上,30多年默默無聞守邊的邊防戰士蔡森,卻在這里堅定了他的初衷,種下了自己的夢想。盡管已經退役,但他仍然堅守在邊境一線。
1990年,18歲的蔡森從河南南陽入伍成了一名邊防軍人,從此他與新疆塔城地區額敏邊境結下了不解之緣,進入部隊后,在邊境線上做了一名勤務哨兵,負責日常的巡邏和內勤。一晃30多年過去,他對這里的一草一木有了很深的感情,2017年蔡森退役,閑不住的他在2019年被返聘到額敏縣邊防委員會繼續發揮余熱。“這么多年我對山里的情況比較熟悉,我的身體還行,不想在家待著,想奉獻自己的余力。”
9日上午,蔡森帶領同事騎馬在塔爾巴哈臺山巡邏。 蔣鵬 攝額敏邊境所在地是塔城地區最大的夏牧場和天然的高山草場,每年5月至10月份,牧民從山下趕著馬牛羊遷徙到這里放牧。牧區缺少蔬菜,每次執勤,護邊民警都會給牧民捎去蔬菜和水果,周圍牧民也會隔三差五給護邊民警送些牛奶和酥油。有時,民警巡邏錯過吃飯時間,牧民會主動邀請他們到氈房喝碗奶茶解渴,吃點烤馕充饑。
大山里牧民年復一年在這里放牧,提起蔡森無人不曉,他在守邊巡邏的時候,總是忘不了幫助牧民。9日上午,立夏時分剛過,今年塔爾巴哈臺山的轉場牧民逐漸多了起來,蔡森和同事一起幫助牧民卸載馱運的生活物資,幫助牧民搭建帳篷。
“在山上,蔡森對我們牧民的事情無微不至。雖然離家遠,但是有些事情都是蔡森帶領民警們幫助我們去解決了,比如學生上學,醫療住院辦理結算,這些都是我們老百姓頭疼的事情,民警都會解決。”牧民努爾頓·木汗說。
9日上午,蔡森和其他民警幫助轉場牧民搭建氈房,搬運東西。 蔣鵬 攝對于牧民來說,邊防民警就是自己的親人,遇到不能解決的事情都是找邊防派出所詢問,有時候不論是家長里短,還是“你家牲畜偷襲我家草場”,這些事情都是民警們去幫忙妥善調解。
對于蔡森來說,這些都是工作之余的事情,更重要的是要守護好邊境。為了更好地提高同志們的警惕性,確保國界線的安全,無論嚴寒酷暑,蔡森都會帶頭堅守巡邏。
30年來,蔡森和戰友們在極端艱苦的環境下,甘于清貧,甘于寂寞,以哨所為家,在邊境線上擔任巡邊守邊、護林、防水等任務。
他說:“有時候我經常半夜三四點,一個人沿著一些山間的溝溝坎坎,徒步往邊境線上巡邏,有時還要趴在草地里前進,冬天害怕雪太大了被埋在雪里,就和值班同志一起出去,就這樣來來回回在深山里迂回,看管好邊境。”
他回憶,2011年1月,因冬季降雪偏多,大家要往山上背煤炭:“煤炭不多,但是山路太陡峭了,馱運煤炭后,腰疼了多日。”
前幾年,一位牧民的孩子生病了。剛好是半夜時分,牧民匆忙跑去求救民警,蔡森和同事背著牧民的孩子連忙下山。他感嘆道:“我和同事輪換地背著孩子下山,走了兩個小時后,聯系到了車,終于把孩子送到了塔城市的醫院,還好孩子及時得到治療,脫離了危險,我們的心才放下。”
30多年,額敏邊境哨所擔負著守護祖國邊境土地的神圣使命,蔡森也像釘子一樣牢牢釘在祖國的邊界線上,成為一根“活標桿”、一座“活界碑”、一面“活地圖”。(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