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天津5月10日電 (記者 王君妍)記者10日從天津市人社局獲悉,為加快集聚培育高層次青年科技人才,天津市人社局探索打造企業和高校、科研院所共建博士后站的新機制,創建新醫科和生物醫藥產業博士后創新聯合體(以下簡稱“博聯體”),博士后培養質量明顯提升,創新活力更加迸發。
據悉,在調研中,天津市人社局發現企業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存在博士后招收資源不足、成長平臺吸引力弱、博士后出站考核指標不適合產業需求的難題。
“生物醫藥是天津重點產業鏈,學科和產業基礎好,科研資源多,青年人才需求大,由此為突破口,2021年4月建立了首個博聯體。”天津市人社局相關負責人介紹。
據悉,該博聯體采取“1+1+N”的組織架構,由天津大學主建、生物醫藥人才聯盟共建、相關學科和生物醫藥人才聯盟的博士后設站單位參建,天津大學、中科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康希諾公司等43家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的72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工作站、創新實踐基地強強聯合,鏈起學科建設和產業,鏈起科學家和企業家,鏈起實驗室和市場,形成產學研用一體推進的創新人才培養生態。
博聯體采用“聯合招收、聯合培育、聯合考核、聯合使用”4種協同共建機制,包括統一發布博士后招收計劃、共建導師庫、統一出站考核、共享科研平臺、聯合申報課題(項目)等13項共建項目,成員單位按照“優勢互補、互惠互利、確保質量”原則,按需選擇參與1項或多項,簽訂共建協議書,明確成員單位的權利和義務,形成“1+1>2”的共贏發展態勢。
據介紹,2021年,以博聯體單位為主體舉辦首屆全球博士后云招會,累計引進博士、博士后188人,解決12家博士后工作站的招收難題,其中,18人入選博士后國際交流計劃引進項目,3人入選博新計劃。試行“2+N”導師制,首批邀請160名博士后導師,博士后在選擇2名正式導師后,還可選擇交叉研究領域的合作導師。組織博士后參加京津冀智能醫藥創新論壇、細胞生態圈產業創新發展論壇等活動,進一步開闊視野。
同時,依托博聯體的人才智力優勢,激發博士后創新創業潛能,為產業發展蓄勢賦能。博聯體積極發動博士后和單位參加第一屆全國博士后創新創業大賽,156個項目報名,5家企業張榜,在全國大賽總決賽最終獲得金獎4個、銀獎3個、銅獎3個、優勝獎6個,超過天津市獲獎總數1/3,14人獲得全國優秀博士后。
下一步,天津市人社局將充分利用博聯體制度優勢,以引育高層次、高質量博士后人才為著力點,全面推進重點產業和重點學科共贏發展,全方位提升青年科技人才創新創業能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