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杭州5月10日電 題:建團百年訪杭高:為什么杭州這所學校那么紅?
作者 嚴格 童笑雨
走進浙江省杭州高級中學(下稱“杭高”)的校門,是一條長長的林蔭道,100多年前,中國共青團的先驅,俞秀松和施存統也是從這里走進學校。
在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百年之際,記者探訪了杭高。
1922年5月5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在廣東廣州宣告成立。蔡和森、張太雷、俞秀松、高君宇、施存統五人為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施存統任團中央書記。
其中,俞秀松、施存統都曾在浙江省立第一師范學校(今杭高前身,下稱“浙江一師”)就讀。
建校百余年間,這里留下過魯迅、經亨頤、陳望道、李叔同、朱自清等名家大師的足印,是浙江新文化運動中心。這里曾爆發過轟動中國的“一師風潮”,是浙江乃至中國紅色思想重要傳播陣地,俞秀松、施存統、宣中華等青年學生也在這里開始了紅色啟蒙。
杭高“一師風潮”紀念石?!『几咛峁?p> 走進校門,就能看到掩映在梧桐樹背后、擁有百余年歷史的磚紅色小樓。在二樓校長室,杭高校長唐新紅介紹,100年前,這里曾是翻譯《共產黨宣言》的國文教師陳望道先生的宿舍,而隔壁,則是魯迅、李叔同先生的宿舍,當時魯迅先生是生物化學教師。據杭高校友錄,俞秀松、施存統分別于1916年、1917年入學。如今杭高保存的關于俞、施等人的實物資料并不多,但在該校校史館,滿滿一墻都是對他們的介紹。
1919年秋,浙江一師進步學生成立“全國書報販賣部”“學生販賣團”,售賣《新青年》《星期評論》等,積極傳播新文化。
唐新紅透露,施存統就是發起人之一。當時,他還發表宣言稱:“現在發表新思想的書報,是文化運動的健將,是解放束縛的利器;所以我們要盡我們的力量來傳播它?!?/p>
五四運動爆發后,俞秀松也和同學一起走上街頭,發表演講。那一年,他還和施存統干了一件大事。1919年11月1日,《浙江新潮》創刊,成為浙江最早宣傳社會主義的刊物。
如今在展柜中還能看到,俞秀松為《浙江新潮》寫的洋洋灑灑近4000字的發刊詞。上面寫著:本報的旨趣,要本奮斗的精神,用調查、批評、指導的方法,促進勞動界的自覺和聯合……建設自由、互助、勞動的社會,以謀人類生活的幸福和進步。
《浙江新潮》第2期刊登了施存統的《非“孝”》。這篇近3000字的檄文充滿了反抗舊道德舊禮教的戰斗力,被當局視為“洪水猛獸”“叛道”“邪說”,《浙江新潮》隨即被查封。
這份周刊僅僅存在了三周,共發3期,即已建立起北至哈爾濱、南至廣州、西至成都、東到日本神戶等30多個代辦點和發行處。
杭高校史館的展柜中,還有一件珍貴的實物:浙江一師的畢業證書,落款寫著校長經亨頤的名字,時間是1919年。
這張畢業證書,俞秀松和施存統都沒有拿到。1919年12月下旬,他們放棄學業,離開杭州。
因為《非“孝”》一文的反響,浙江省議會以“非孝、廢孔、公妻、共產”之罪名加諸經亨頤及陳望道等“四大金剛”,浙江省教育廳下令開除施存統并解聘“四大金剛”,經亨頤拒絕執行,結果引發了轟動一時的“一師風潮”。
杭高校史館館長周小鋒推測,俞、施離開學校,恐是不想讓校長和老師為難,同時浙江一師畢業生大多當老師追求“教育救國”,而他們,希望尋找一條新路。
“出走”后的俞秀松和施存統,在1920年6月,追隨陳獨秀發起創建中國共產黨第一個組織——中國共產黨上海發起組,成為中國共產黨最早的5位黨員之一。俞秀松又于8月22日,受陳獨秀指派,以8個發起人的名義成立了社會主義青年團,這是中國共青團最早的前身,這8個發起人中來自浙江一師的就達4位——俞秀松、施存統、葉天底和他們的老師陳望道,俞秀松也成為中國共青團組織最早的中央書記,謝文錦、汪壽華、梁柏臺、華林、莊文恭(又名韓伯畫)等杭高同學也被發展為中國最早一批團員。
1922年,俞秀松受社會主義青年團臨時中央局指派,到杭州籌建團的地方組織。4月19日,社會主義青年團杭州支部成立,俞秀松當選書記。
值得一提的是,浙江最早的27名團員中,來自浙江一師的多達18人,占三分之二。這是浙江最早的共青團地方組織,也是中國最早建立的17個共青團地方組織之一。
1922年5月,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一大召開,正式宣告團的誕生。施存統被選為團中央第一任書記。
對于這一現象,杭州教育局副局長高寧并不驚訝。彼時,教育家經亨頤擔任浙江一師校長。1919年4月,浙江省教育會在經亨頤主持下,聘沈仲九為主編,發行新會刊《教育潮》,積極傳播新文化。
五四運動后,經亨頤提出“與時俱進”辦學方針,聘請思想進步的陳望道、劉大白、李次九、夏丏尊擔任國文主任教員,這就是浙江一師“四大金剛”。當年秋季學期開學后,浙江一師即啟動職員專任、學生自治、學科制等重大改革。浙江一師由此成為五四新文化運動在浙江的中心。
高寧說,正是因為此,浙江一師成為先進青年的熔爐、黨團骨干的產床。
同時除了浙江一師的氛圍外,還與地理位置有關。陳獨秀在上海發起創建黨團最早組織,便利浙江籍先進知識分子聯絡往來和人員集聚。作為團的主要負責人,俞秀松、施存統也能在第一時間將校友中追求真理、主張社會改造的先進分子吸引過來。
杭高校園。 嚴格 攝2022年的今天,記者穿過杭高那條林蔭小道,看到在拱門間穿梭的學生,看到先輩曾揮斥方遒的教學樓、“一師風潮”紀念石,似乎還能感受到俞秀松、施存統們當年的青春熱血。
2022年五四青年節前夕,杭高團委獲得“全國五四紅旗團委”稱號。在唐新紅看來,這是百年間使命的一種延續。
他表示,如今新生入學的第一站,便是該校的校史館。杭高的育人理念,也是當年經亨頤先生力倡的“人格教育”,追求“以人為本”,即關愛每一個學生的學業發展、身心發展、全面發展、長遠發展。
浙江大學竺可楨學院導師曾如此評述杭高學子:杭高學子富有“彈性”。何謂“彈性”?在唐新紅校長看來,可能在于杭高學生的“多面性”。
除學習之外,杭高學子還會加入該校百余個校園精品社團中。社團中最受歡迎的,當屬天文社團。據悉,杭高現在已在中國建有五大天文觀測基地。鑒于杭高在天文科普方面的貢獻,如今天上還有一顆“杭高星”。
“杭高不僅是一所傳授知識的學校,更是培養‘人’的地方?!碧菩录t表示,教育不僅重學科教育成績,更要強化家國情懷與理想抱負?!敖逃粌H育小我,還要成大我?!?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