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湖州5月21日電 (記者 施紫楠)“壯錦是廣西民族文化瑰寶,是壯族審美最為生動的詮釋……”再次穿上壯族傳統服飾,在浙江省湖州市吳興區生活了60年的壯族民眾周到感慨頗深。
千百年來,中華各民族因所處自然環境和生產生活的文化特點各異,在服飾質地、款式、色調上也有著明顯的地方特色。
身穿瑤族服飾的學生在T臺走秀 施紫楠 攝 攝其中,各少數民族服飾因其繽紛的色彩、精巧的工藝和豐富的文化內涵,更是成為中華民族文化藝術寶庫中光彩奪目的瑰寶,是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寶貴資源。
21日,吳興區“同路人”宣講團成立儀式暨花語云裳·民族服飾采風展在該區埭溪鎮舉行,旨在弘揚傳統文化,傳承民族精神。
近年來,吳興區圍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線和“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主題,大力推進民族工作“石榴籽工程”,助力湖州民族團結進步事業健康發展。
2019年,周到被授予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先進個人稱號,也代表著吳興區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發展取得豐碩成果。
身著各民族傳統服飾的學生在玫瑰長廊蕩秋千 施紫楠 攝 攝作為少數民族代表之一,周到直言目前壯族與漢族兩個民族之間的界限已被打破,在語言、服飾、文化等方面有極大相似性,“這正是兩個民族在交往過程中文化相互融合所造成的。”
活動現場,30余種各具特色的民族服飾輪番“亮相”,對外展示各民族鮮明的地域特色和民族氣息。
作為土生土長的蒙古族,焦玉蘭認為中華民族服飾的壯麗遠不輸外來文化,且隨著社會對傳統文化的重視,少數民族服飾也通過與時尚元素的結合,在傳承中不斷進行創新。
“不僅是服飾,在蒙古大草原上誕生的不少舞蹈與曲藝等傳統藝術,風格淳樸,文化價值頗高,其實也是蒙古族與其他民族之間文化融合的結果。”焦玉蘭說。
在焦玉蘭看來,此次活動對各民族服飾尤其是傈僳族、怒族、鄂溫克族等鮮為人知的少數民族服飾加以展示,便于人們了解民族服飾的藝術美及其承載的民族品格和精神,進而傳遞對傳統文化的自信、熱愛和崇敬。
身穿瑤族服飾的學生在T臺走秀 施紫楠 攝 攝活動當天,吳興區“同路人”宣講團也正式成立,由民族界人士、新階層代表、教授講師、機關干部、青年黨員組成的“同路人”宣講團成員上臺接受聘書。
“志行萬里者,不中道而輟足。在力促全區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發展的康莊大道上,需要我們一身擔當拼到底,一心求真實到底,一路同行走到底,這也是將宣講團取名為‘同路人’的初衷與目的。”吳興區委統戰部常務副部長朱平學這樣說道。
展望未來,朱平學希望“同路人”宣講團能用身邊人講身邊事,用身邊事化身邊人,不斷傳遞各民族“榮辱與共、休戚相關、水乳交融”的正能量,促進各民族黨員干部民眾人心歸聚、精神相依,讓民族團結進步之花常開長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