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減”成人大督辦焦點—— 課后服務能否“眾籌”課程?
正值開學季,8月30日省人大常委會召開落實“雙減”政策情況重點處理代表建議督辦會,當面聽取省政府及有關部門關于代表建議辦理情況,梳理現實問題與困難,不斷推進“雙減”工作走深走實。
“雙減”一年成效如何? 7成學生感覺作業(yè)量減少,江蘇經驗在全國推廣
“雙減”是全社會關注的熱點。一年來,江蘇平穩(wěn)有序推進“雙減”各項工作取得積極成效。
省教育廳廳長葛道凱介紹,調查顯示這一年江蘇70.4%的學生感受到作業(yè)量比上學期減少;87.0%的學生基本能在學校完成書面作業(yè)。全省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大幅壓減至228家,壓減率達到97.36%,高于全國平均壓減率5.3個百分點。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預收費資金監(jiān)管實現100%全覆蓋,非學科類機構已逐步納入監(jiān)管。9個設區(qū)市、59個縣(市、區(qū))建成預收費資金監(jiān)管信息化平臺。目前,江蘇經驗已在全國推廣。
記者了解到,“雙減”實施以來,江蘇僅省級層面就先后出臺30余份文件,對作業(yè)管理、考試管理、課后服務、培訓機構管理等提出明確要求和規(guī)范。上個月,省人大常委會還作出《關于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決定》,為“雙減”工作提供制度保障。
課后服務能否開展課程“眾籌”?
省教育廳:加快推進政府購買服務
“雙減”是個系統(tǒng)性工程,相關政策落實仍面臨不少困難和問題,比如,課后延時服務。目前,江蘇課后服務實現所有義務教育學校和有需求的學生100%全覆蓋,83.93%的家長認為課后服務解決了接送孩子的困難。不過,各學校間仍存在不平衡現象。“課后服務的內容和標準不一致,建議完善標準和制度。”來自宿遷的省人大代表姚芳在《進一步優(yōu)化教育“雙減”工作的建議》中反映。這一情況也得到省人大常委會委員、泰州市姜堰區(qū)實驗小學教育集團校長高金鳳的關注,她在督辦現場提出建議,開展課程“眾籌”,提升課后服務質量。
圍繞“雙減”工作的難點堵點,葛道凱表示,根據學生年齡特點和學校特色發(fā)展的需要,教育廳正加強課后服務規(guī)范管理,將學生作業(yè)答疑輔導、陽光體育運動和興趣拓展社團活動交替安排。加強政策供給,加快推進政府購買校外服務。
藝術體育類培訓如何監(jiān)管?
將做好審批,切實防范“卷款跑路”
校外時間不上“語、數、外”,不少家長開始熱衷于將孩子送到藝術、體育類非學科校外培訓班。
省文旅廳副廳長馬龍介紹,全省已經有10個市局組織了藝術類培訓機構的預登記工作,已統(tǒng)計24944家文化藝術類培訓機構,5614家完成預登記。省體育局副局長吳兵成介紹,目前全省共有6239家體育類校外培訓機構,相比之下,目前全省科技類校外培訓機構只有729家,遠不及藝體類的火熱程度。
針對目前絕大部分藝體類校外培訓機構尚未完成審批的現狀,兩部門表示將加強資金監(jiān)管,依托全國校外培訓監(jiān)管與服務綜合平臺開展預收費資金監(jiān)管,切實防范“退費難”“卷款跑路”等情況發(fā)生。
如何緩解“教育焦慮”?
提高學校教育質量,切實減輕教師負擔
不可忽視的是,在家庭層面,部分家長焦慮情緒依然不減。在學校層面,城鄉(xiāng)、區(qū)域、學校間教育水平差距仍客觀存在。在社會層面,違規(guī)補課問題依然“暗流涌動”。一些新情況新問題,需要及時研究解決。對標“1年內有效減輕、3年內成效顯著”的目標,多部門均拿出下一步工作計劃。省教育廳將圍繞增強學校教育主陣地作用,持續(xù)推動2022版新課程標準研究。同時,鼓勵通過彈性上下班等途徑,切實減輕教師負擔。
省人社廳表示,支持教育部門在教培機構人員應聘教師時適當放寬年齡限制,持續(xù)關注教師開展課后服務工資待遇。根據省發(fā)改委要求,各市還將在今年底前完成本地學科類校外培訓收費標準制定,依法依規(guī)做好行業(yè)信用監(jiān)管。
實習生 彭奧香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石小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