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云南臨滄9月1日電 題:臺胞走進阿佤山 嘆邊境村寨巨變
作者 羅婕
20世紀60年代,一首《阿佤人民唱新歌》傳遍大江南北。佤族人生活的地方——以臨滄滄源與普洱西盟為中心的佤族聚居區,被稱為“阿佤山”。近日,19位在滇臺商、臺青走進阿佤山,感受各民族同胞生活發生的巨變。
臨滄市位于中國西南邊陲的云南省,與緬甸接壤,生活著佤、傣、拉祜、布朗等民族,是中國佤文化的薈萃之地,被譽為“世界佤鄉”。2012年,臨滄滄源縣勐董鎮與臺灣苗栗縣泰安鄉締結“友好鄉鎮”,在經貿、旅游、農業等方面開展一系列交流合作。
臺商謝守義是滇臺親情友誼的見證者之一。2009年,他帶著臺灣的茶葉加工技術來到有著“古茶之鄉”美譽的臨滄,以茶為媒,促進交流合作。作為當地為數不多的臺商,每當滄源“摸你黑”、臺灣“豐年祭”等民俗活動舉辦時,他都隨團參訪,逐漸成為滇臺溝通的紐帶。
后來,謝守義轉到普洱經營茶廠。此次故地重游,他笑言,“一下動車就有種回老家的感覺?!弊哌M滄源縣糯良鄉班鴿自然村,他感受到鄉村風貌的巨變,過去居住在茅草房中的村民如今搬進了新房,依托崖畫、天坑、國畫長廊、司崗里溶洞等自然、人文景觀,當地正打造田園綜合體,大力發展鄉村旅游。
此行從昆明乘坐動車到臨滄,再從滄源佤山機場飛回昆明,從事產業加盟連鎖的臺商李雅文認為,臨滄最直觀的變化是交通發展帶來的出行便利。
2014年,李雅文第一次自駕到臨滄雙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縣,盤山繞水的道路上,300公里需要6小時車程,給她留下極為深刻的印象。
近十年,臨滄實現了高速公路從零到667公里的巨大跨越,行政村公路通暢率和抵邊自然村公路硬化率達100%??吹脚R滄交通的巨大進步,李雅文將這里列入自己康養旅游項目的選址地之一。
“95后”臺青黎旻漪從小學起就到大陸接受教育,此次與母親李雅文同行,她眼中的邊境村寨與印象中的貧困、落后產生了巨大反差。滄源縣勐董鎮永和社區國門新村正在打造集山水人文風光、民俗風情、鄉村旅游休閑為一體的“邊境小康村”,在這里她感受到“一寨觀兩國”的獨特風光。
十九年前就在大陸經營酒店品牌的臺商高豫矜表示,他十分樂見曾經貧困的村寨如今依托自身資源發展旅游業,“豐富的自然資源、民族文化,加上日益發達的交通,相信未來幾年,云南旅游會進入高速發展,作為臺商我希望能參與其中,與云南人民共創美好未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