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上海9月2日電 (浦帆)“中國要在人工智能領域達到世界領先地位,就必須給學生提供最優質的人工智能教育。”圖靈獎獲得者、中國科學院院士姚期智表示,“我們要把人工智能當作一門基礎學科來建設,而中學的人工智能教育,是人才培養的核心環節。”
近日,2022年世界人工智能大會(WAIC)主論壇——“科學前沿全體會議”(簡稱“論壇”)召開,邀請世界頂尖科學家、頂尖高校校長、圖靈獎得主、海內外新銳青年科學家等同臺對話,深入探討AI前沿科技話題,涵蓋人工智能與科學未來、AI與生命科學、AI創新人才培養、通用人工智能與人類福祉等內容。
《人工智能基礎》讀本發布儀式 上海人工智能實驗室供圖論壇現場,上海人工智能實驗室發布《人工智能基礎》系列讀本,聚焦應用領域,貫穿核心模型、基本技術、應用及社會影響四個知識圈層,為中國青少年普及人工智能知識、提升科技創新能力提供有力支撐。
據悉,《人工智能基礎》系列讀本匯集全國知名教育專家、優秀中學教師、人工智能研究員組成編寫團隊,結合AI教育實踐經驗,并參考國內外大量文獻資料、課程標準,在讀本中設立知識、思維、能力3個基本目標,適配基礎教育階段學習者特點。在知識普及方面,致力于傳遞人工智能的基礎原理、知識以及對社會生活的影響;在思維養成方面,致力于培育人工智能時代所需的思維方式,包括編程、建模和系統思維;在能力塑造方面,致力于鍛煉學習者使用人工智能技術解決問題,提升開拓創新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讀本同時啟發青少年思考人工智能給人類社會的生活及倫理所帶來的影響,引導讀者形成“科技向善”的意識,以《新一代人工智能倫理規范》和《關于加強科技倫理治理的意見》為指引,將平衡發展的人工智能倫理觀和人工智能可持續發展模型作為理論基礎,倡導可持續發展、以人為本、技術可控的AI倫理觀。
中國工程院院士、華東師范大學校長錢旭紅說:“本書在學習技術原理的基礎上同樣注重倫理問題的探討,引導學生客觀、冷靜思考人工智能與人以及社會的多元關系,從而實現可持續發展。”
2017年,《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明確指出,人工智能成為國際競爭的新焦點,應逐步開展全民智能教育項目,在中小學階段設置人工智能相關課程、逐步推廣編程教育、建設人工智能學科,培養復合型人才,形成中國人工智能人才高地。
此外,在WAIC2022智能教育論壇上,上海人工智能實驗室智能教育中心還發布了中小學人工智能課程標準、青少年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OpenInnoLab,以及包括中小學人工智能教育實踐研究項目、AI科創賽事和青少年AI未來夏令營等在內的人工智能教育生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