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廣州9月4日電 (記者 蔡敏婕)戊肝是由戊型肝炎病毒感染導致的急性傳染病,近年來,戊型肝炎報告發病率呈上升趨勢。由廣東省預防醫學會、廣東省預防醫學會感染病學專業委員會主辦的《戊型肝炎防治共識專家顧問研討會》3日在廣州舉辦。
《2022戊型肝炎防治共識》由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學基礎醫學院病原生物學系教授莊輝及北京大學醫學部傳染病學系主任徐小元牽頭,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感染內科主任侯金林、廣東省疾控中心傳染病預防控制領域首席專家何劍峰等專家參與討論及編制成文,圍繞戊型肝炎的病原學、流行病學和預防手段、臨床表現、檢測、診斷及治療手段等多方面詮釋有關戊型肝炎防治的學術信息。
該共識指出,戊型肝炎病毒主要經糞-口、血液、母嬰和密切接觸等途徑傳播。其中糞-口傳播是戊型肝炎病毒最常見的傳播途徑,包括由糞便和尿液污染水源造成水型流行;由被戊型肝炎病毒污染的食物、或生食含戊型肝炎病毒的動物內臟或肉制品,以及刀具、案板等廚具生熟不分導致戊型肝炎病毒污染蔬菜和水果等引起的食源性傳播。
由于我國戊型肝炎發病率低(約2/10萬),從成本效益考慮,對一般易感人群不進行戊型肝炎疫苗免疫,主要是通過傳染源管理、切斷傳播途徑,以及加強個人衛生和飲食衛生等措施,保護易感人群。因此,我國將戊型肝炎疫苗定為二類疫苗。
廣東省預防醫學會吳圣明會長表示,基礎肝病患者、育齡期女性、老年人等特殊人群是感染戊型肝炎的高危人群。
廣東省預防醫學會感染病學專業委員會主委彭亮稱,預防接種是預防控制甚至消滅傳染性疾病經濟、安全、有效的手段。
共識提出,對畜牧養殖者、疫區旅行者、餐飲業人員、集體生活者等高風險人群,以及慢性肝病患者、育齡期婦女、老年人等高危人群推薦接種戊型肝炎疫苗進行預防。(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