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教育部辦公廳印發《關于實施新時代中小學名師名校長培養計劃(2022—2025)》的通知,著力建設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教師校長隊伍。
新時代中小學名師名校長培養計劃(2022—2025,簡稱“雙名計劃”), 旨在培養造就一批具有鮮明教育理念和成熟教學模式、能夠引領基礎教育改革發展的名師名校長,培養為學、為事、為人示范的新時代“大先生”。健全名師名校長遴選、培養、管理、使用一體化的培養體系和管理機制,營造教育家脫穎而出的環境,為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推動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培養對象:
普通中小學、幼兒園、特殊教育學校從事一線教育教學和管理工作的教師和校園長,以及教師發展機構從事教育教學研究并指導一線實踐的教研員。
培養內容與方式:
“雙名計劃”每一集中培養周期為三年,按照“中央與地方相結合、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統一與個性相結合、培養與使用相結合”的原則,綜合采用多種方式進行培養。
工作要求:
各省級教育行政部門要高度重視,全面落實選、育、管、用的主體責任,做好“雙名計劃”的組織實施。
(一)要嚴格按照條件和程序選好培養對象,把好政治關、質量關,真正遴選出具有教育理想、教育情懷、發展潛力的教師和校長。
(二)要將培養對象納入本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名師名校長隊伍建設統籌管理,給予其名師名校長等基礎教育高層次人才相應的待遇和支持政策,在課題立項等方面對培養對象予以重點支持。要指導市縣和所在學校為培養對象提供支持和保障。
(三)中央財政通過教師培訓專項經費按照每位培養對象不低于10萬元的標準予以經費支持,分3年撥付基地。地方要配套專項經費,支持培養對象的學習研修、教育教學改革研究、數字化資源建設、教育幫扶、工作室建設等,經費的使用和管理按照各地教育行政部門經費管理辦法執行。
(四)堅持在使用中培養、在培養中使用,結合實際制定專門政策,為培養對象提供平臺和鍛煉機會,支持保障名師名校長在教育教學、基礎教育教師培養和辦學治校等方面發揮示范引領作用。
(五)要建立健全分層分類、階梯式教師成長發展體系,有規劃地開展省、市、縣級名師名校長培養,做好省、市、縣名師名校長培養體系與國家名師名校長培養體系銜接。
(總臺央視記者 馬力)